預防過勞死警號自我檢測|你有「過勞死」的危機嗎?留意2類環境 1種體質 5個警號!

當一個人處於極端勞累、身心皆疲憊不堪的狀態時,會對身心健康有損,甚至威脅生命。至於會引致過勞死的高危因素,則分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兩方面,通常都是互為影響,缺一不可的。
510次閱讀
當一個人處於極端勞累、身心皆疲憊不堪的狀態時,會對身心健康有損,甚至威脅生命。至於會引致過勞死的高危因素,則分環境因素和個人因素兩方面,通常都是互為影響,缺一不可的。
很多研究都指出,如果每天的睡眠少於六個小時,就會對健康帶來傷害,長期每日睡眠少於六小時,患上心血管病的機會將會大增。現實上,很少人的上班時間真的會去到每天十八小時這個程度,更多的疲憊狀況是工作時間偏長,再加上班時間以外的通勤時間、照顧家庭、個人事務處理等,以致餘下供睡眠用的時間長期少於六小時。又或者有些人覺得睡眠不重要,明明是可以有充足休息,卻主動剝奪自己的睡眠時間,以致影響健康。中醫認為睡眠不足,動、靜失衡,意味著陰陽失和。中醫強調陰陽需要平衡,不能有陽無陰,或有陰無陽,勞作過度缺乏休息會導致失調。
第二個環境因素,是令人身心俱疲的工作環境,包括經常遇到職場欺凌、不安全或使人厭惡的工作環境、工作量過多或者過少,以及私人時間經常被工作侵吞等,皆會使當事人身心充滿壓力,不利健康。特別是在疫情之後,不少人的工作模式轉為「在家工作」或「在家/辦公室」的混合模式,上下班的界線變得模糊,如果無法分清楚的話,容易招致過勞。
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有疑問,工作量過多會造成過勞可以理解,工作量過少也會過勞嗎?就職場健康而言,一個人的工作量最好應該跟他的能力、專長、待遇匹配,秉持中庸之道。工作量過於繁重,超出負荷,固然不好,其實反之亦然。以自己熟悉的中醫行業做例子,如果一個苦讀多年成功考牌的中醫師每天上班的工作不是應診看症,而是只呆坐在診室無所事事,投閒置散,天天如此。相信我,你會懷疑人生的,這樣壓力也不少呢。中醫學強調過勞或過逸都不是好事。
理性地去看,會造成身心耗竭的原因,不能只怪責他人。只將過勞的成因歸究在老闆、公司、社會身上,並不理想,屬於個人的因素亦需要關注一下。以中醫的說法,某些體質因素,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其看待事物的態度、應對壓力時的反應等。因各人體質有別,職場的高壓環境未必會影響每一個人;同理,具備這些體質因素者,如果沒碰上環境因素,也不會帶來不良影響。悲劇的出現,通常是雙方的因素互為影響。
一、長期頭痛
因為長時間頭皮的腱膜處於繃緊狀態,或神經長時間亢奮,容易引起頭痛。這種痛可呈脹痛,患者會覺得頭很「實」,也可能表現為閃痛,有搏動感,甚至會作嘔、怕光,類似西醫偏頭痛發作時的症狀。中醫認為肝陽上亢、氣鬱化火,可引起此類頭痛,不可忽視精神壓力的因素。患者不應該只靠服止痛藥扛過去,要審證查因,對證施治。
二、長期失眠
睡眠可反映一個人的精神狀態,長期難以入睡、夜睡不寧、早醒、惡夢連連,都需要重視。中醫認為「神不安則不寐」,日間心煩、躁動不安、情緒亢奮或低落,皆可影響睡眠。經常有失眠困擾的人不能只靠服安眠藥、鎮靜劑幫助睡覺,要坦白正視自己的失眠原因,糾正失調。
三、長時間的腸胃功能紊亂
過度勞累,身體和情緒欠佳,有機會反映在消化機能上,這就是在上篇提到的「肝氣犯脾(胃)」關係。長期腹痛、腹脹,便秘或腹瀉(可單獨或交替出現),西醫算作「腸易激綜合症」,屬於腸胃功能紊亂,與精神情緒的關係不容小覷。胃腸紊亂的不適又可導致精神情緒更不安,構成惡性循環。中醫治療常用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等手段,只要能用心堅持調理,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四、全身慢性濕疹
濕疹有急性、慢性之分,慢性濕疹並不是皮膚病,而是較傾向屬於全身失調,包括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胃腸生態等失調,當中精神壓力常是病因之一。慢性濕疹的皮膚乾、痕不適,加上有損皮膚外觀,又會為患者增添負面情緒。再加上庸醫誤治,屢醫不效的不愉快經歷,壓力和無助感更大,容易加重身體氣血陰陽失調。
五、持續脫髮
持續的「甩頭髮」,或者頭髮愈來愈稀疏,因壓力而導致的肝鬱、血虛是常見成因。這會導致頭皮、毛囊失去氣血濡養,令毛髮生長進入休止狀態,甚至容易誘發炎症、刺激油脂分泌等,更不利頭皮及毛囊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