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立冬保養 | 保護穴位抵禦風邪!中醫傳授3大養生妙招

立冬保養 | 保護穴位抵禦風邪!中醫傳授3大養生妙招

吳品新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5-11-04

立冬養生-預防感冒方法-吳品新中醫

立冬到了,北風漸起,開始有些寒意。《黃帝內經》有云:「風者,百病之長也。」中醫理論中,風邪為「六淫」之首,風性輕揚開泄,最善侵襲人體陽位,易傷頭面諸竅。深秋初冬的寒風夾帶燥氣,最容易從頸後入侵,循經絡擾亂氣機。常見肩頸僵硬、鼻敏感加劇,這就是風邪襲表的徵兆。若無即時防護,邪氣由表入裡,容易引發咳嗽哮喘、關節痠痛,甚至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年長者與體虛者尤需謹慎。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陽氣不足則易為風邪所乘。輕則令人頭痛鼻塞,重則引發痼疾。秋冬交接之際養生防病要務,就是要防風禦邪。

中醫角度看「感冒病毒」

許多人會困惑糾結中醫的「風邪」本質是否是現代醫學所指的「感冒病毒」?實則二者源於不同醫學體系的不同視角。現代醫學關注具體病原體,如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微生物;中醫的「風邪」則是描述致病因素特性與病理狀態的功能性概念。通俗而言,「感冒病毒」如同引發火災的「火種」,而「風邪」則是描述「火勢如何蔓延」的動態過程。風邪為「六淫」之首,最善侵襲人體陽位(頭面、項背、上半身等),其特性輕揚開泄,按個人的體質偏性不同,常夾帶寒、熱、燥、濕等其他邪氣共同為病。中醫治療不僅清除「火種」,更重視調整讓「火勢」蔓延的「體內環境」。

立冬養生-預防感冒方法-吳品新中醫

保護3個穴位可防風邪

該如何防禦風邪呢?古人云「神仙也怕腦後風」。風邪入侵有其特定路徑,防病要守護三大「風門」,保護好頸後三大要穴:
  1. 風府穴(督脈):意為「風邪的府邸」,受寒易致頭痛、頭暈、脖子僵硬
  2. 風池穴(膽經):意為「風邪的池子」,受風易引發偏頭痛、鼻塞、流鼻水、肩頸痛。
  3. 風門穴(膀胱經):意為「風邪的門戶」,受涼則邪氣直侵肺臟,引發咳嗽感冒、背脊惡寒。

防感冒穴位

現代醫學角度,頸後區域神經血管豐富,皮膚薄、肌肉少,保暖能力差,受涼後局部循環變差,免疫力隨之下降。所以一條頸巾護住頸後,是立冬後最簡單有效的防病方法。

三重防護身體的防風屏障「遮」、「收」、「藏」

  1. 衣著防護貴在「遮」:風邪常從頸項、手腕、腳踝入侵。香港氣候並不是很冷,立冬時節多數人還是穿短袖,但是早晚溫差大,準備一條頸巾除保護上述三大風穴,更可護住大椎穴——此乃督脈補虛治勞要穴,總領一身陽氣。建議採用「洋蔥式穿搭」,隨溫度增減,避免汗出當風。深夜起風時,身弱人士可加戴薄帽護住頭頂百會穴,「頭為諸陽之會,不可輕受風寒」。

洋蔥穿衣法-立冬養生-預防感冒方法-吳品新中醫

  1. 飲食調養重在「收」:順應冬藏之道,宜食溫潤之品。晨起可飲黃芪紅棗茶驅散宿寒;午間用山藥排骨湯滋養脾肺;晚間以桂圓蓮子粥安神收斂陽氣。立冬是補冬的開始,但是香港氣候並不太寒冷,正常的體質,立冬食補尚不宜太過温補,温補要等到天氣更冷些才適合。
(由於個人體質不同,請按體質寒熱調整,或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1. 起居作息妙在「藏」: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不可熬夜,睡眠要充足。建議將晨練改至日出後,避免迎風運動。每晚可用艾草煮水浴足,水過腳踝上一個手掌寬(三陰交穴以上),溫通經絡。居室開窗通風宜選中午陽氣旺盛時,通風時暫離風口,不可貪涼睡在窗邊。

導引按蹻:

  • 每日晨起練習十指梳頭百遍,刺激頭皮諸陽經。
  • 雙掌搓熱溫熨腰後腎俞穴,培補先天。
  • 多敲打膽經風市穴,增強抗邪能力。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