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預防癌症需從孕期做起?癌症成因的中醫理論淺析與癌症防治

預防癌症需從孕期做起?癌症成因的中醫理論淺析與癌症防治

浸大中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
日期: 2025-10-09

癌症-原因-預防-浸大中醫

中醫將癌症視為疑難重症,早期往往難以察覺,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此時常需依賴化療或靶向治療。然而,不少化療藥物副作用顯著,尤其年長體弱的患者更難耐受。在這樣的情況下,部分患者轉向中醫藥尋求輔助治療。

中醫診治疾病,一貫強調「審證求機,謹守病機」。在應對癌症等重症時,尤其注重從病因病機入手,依據中醫發病學的理論體系進行辨證施治。

目前,關於癌症的中醫發病機制存在多種學說,如痰瘀互結、癌毒內蘊、熱毒熾盛、濕毒困阻及氣虛致癌等,各自具備一定的理論及臨床依據。儘管現代醫學已從分子生物學及基因層面深入研究癌症,其發病機制仍尚未完全闡明,防治策略亦面臨諸多挑戰。

癌症病因與防治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在癌症防治方面,中醫基於整體觀和辨證思維,注重人體宏觀與微觀的平衡調節,追求「陰陽平衡、臟腑調和、氣血通暢、經絡流通」。在微觀層面,尤其重視「氣」的調和。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和維護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其精華稱為「精」。若將「精氣」類比為人體的細胞與組織,那麼「氣」的功能即相當於細胞的生理活動。癌症的發生,可理解為精氣的異常變異與積聚。

癌症的內因及外因

中西醫均認同,癌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內因,如正氣虛弱,導致內生邪氣或抗邪無力;以及外因,如外界致癌物質的侵襲。內外邪氣相合,則易誘發癌症。

常見外因包括:空氣污染中的致癌物(如汽車尾氣、化學廢氣、廚房油煙);飲食中的致癌物(污染水源、油炸、燒烤、醃制食品,化學污染的農作物,含添加劑的肉類及酒精飲品);長期吸煙;輻射及化學物質接觸(如油漆、石棉、粉塵);劣質日化產品及某些化學藥物的長期使用;外感六淫太過,如寒、濕、暑、燥等邪氣長期侵襲。

癌症-原因-預防-浸大中醫

內因主要包括:長期飲食不節(肥甘厚膩、腐敗不潔之物); 情志失調(長期憂鬱、驚恐、思慮、憤怒而不得疏解);作息失常(長期熬夜、睡眠品質低下);慢性疾病遷延不愈;過勞(體勞、神勞、房勞);缺乏運動;胎兒期受邪氣侵襲。

這些因素長期損傷人體正氣,導致局部氣機不暢、氣化失常。一旦氣的功能異常,精氣結聚變異,則易形成癌症——這一過程可理解為細胞突變與異常增殖。

中醫所說的「氣」,既有呼吸之氣、水穀之氣,也包括臟腑、經絡、精氣、元氣、營氣、衛氣等“功能之氣”,是物質與功能的統一體。氣源於先天,受後天水穀精微充養,主持人的生長壯老,同時護衛機體、抗邪外出。

先天因素

若胎兒在母體內因母親情志、勞累、疾病或營養不良等因素影響,可導致先天稟賦不足,臟腑經絡發育不健,出生後易受病邪侵襲,甚至在日後發生癌症。同樣,後天失於調養,如嬰幼兒餵養不當、青少年成長階段養護不周,也會使正氣虛弱,增加患病風險。

即使在青壯年時期,若先天不足或後天反復感邪,正氣仍可能逐漸衰弱。至中老年階段,隨著氣血自然衰退,正氣抗邪與自愈能力進一步下降,此時更需注重養生避邪,以防惡疾發生。

癌症-原因-預防-浸大中醫

一般而言,邪氣之所以傷人,皆因正氣先虛。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調養失宜、情志不舒、勞逸失度及外邪反復侵襲等,皆可損傷正氣。正氣既虛,一方面無力抗邪,另一方面難以自我修復,還會導致濕濁、痰飲、瘀血等內生病邪的產生。這些病理產物進一步阻礙氣機,滯留邪氣,形成惡性循環。

《內經》有雲:「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父母精血化成胎元,全賴母體氣血孕養。若母親孕期情志不調、營養不足、感邪患病,皆可影響胎兒氣的生髮,使其臟腑氣機偏弱,出生後易形成「邪襲虛位」之體質,即病邪易侵犯正氣不足之處。

因此,預防癌症需從孕期做起,並貫穿整個生命週期。嬰幼兒、青少年時期的氣血養護尤為關鍵。

長期飲食不節

此外,長期飲食不節與情志失調仍是後天損傷正氣的重要因素。暴飲暴食、腐敗飲食、肥膩炙煿之物,皆可損傷脾胃,阻礙運化,繼生濕濁痰瘀,阻塞三焦。

三焦作為人體最大的「腑」,是氣與水液運行的通道,也是物質代謝和資訊傳遞的場所。三焦氣化失常,則會阻礙營養吸收與廢物排出,病邪亦可趁機內傳,進一步損傷正氣,甚至引發癌症。

癌症-原因-預防-浸大中醫

情志失調

情志失調則首傷心氣,再傷相應臟腑。如怒傷肝,肝失疏泄則,氣機鬱滯,血行不暢,不僅肝臟自傷,亦可能波及他臟。同理,悲憂傷肺、思慮傷脾、驚恐傷腎,皆可通過臟腑絡屬的經絡影響全身。

不良生活習慣與外邪侵襲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如香港氣候潮濕,若貪涼飲冷、不善保暖,寒濕之邪反復傷人,可導致陽氣受損,氣血代謝障礙,痰瘀內生,久而致癌。

總之,癌症發生的關鍵在於正氣不足,加之外邪長期侵襲,屬「內外合邪」。正氣虛為發病之本,邪氣侵為致病之標。若不能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則癌症之風險難以從根本上控制。

 

撰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中醫臨床教授徐凱

  •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士
  • 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
廣東省中醫院門診主治醫生畢良妍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若有關於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診所服務查詢,請瀏覽浸大中醫網頁:www.hkbucm.com或浸大中醫Facebook、Instagram @hkbucm。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