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接納當下:擁抱每個時刻 擁抱每個自己

接納當下:擁抱每個時刻 擁抱每個自己

新生精神康復會
-
日期: 2025-09-01

在生命中,我們都曾遇過那些讓人想推開的人和事,比如是挫敗、失落、人際衝突,或突如其來的挑戰。趨樂避苦是人的本能。面對這些令人沮喪的經驗, 我們往往會產生抗拒心,急著逃避或改變現況,好讓自己能免於受苦。

然而,現實不一定總如我們所願。當愉悅的經驗求而不得,痛苦的經驗卻驅而不散,我們越是對抗現實,便越是深陷痛苦之中。

我們之所以習慣與困難苦苦掙扎,也許是源於我們害怕失控、害怕失落、害怕失去認可。不安驅使我們急於「做點什麽」去改變現況,因為放手,便意味著更大的不確定性,而無法扭轉現況,則意味著我們必須直視眼前的挫敗和痛苦。

生活中遇到困難在所難免。要與它和平共處,我們可以學會「接納」。

什麽是「接納」?

接納,是指無論經驗是否愉悅,我們都願意如實看見當下,承認現況,不急著反應,也不強求改變。它不代表喜歡現況,也不是放棄行動,而是先停下來,誠實地面對此時此刻。

接納始於對當下不加批判的覺察:疲倦了,便承認疲倦;生氣了,便承認生氣;難過了,也無須否認。當我們擁抱這些真實的感受,便能從「不應該這樣」的批判,轉向「現在是這樣」的理解和允許。如此,困難不再是敵人,而是可以被看見、被理解的經驗。

我們「接納」些什麽?

我們可以學會接納的,不僅是眼前的困難,更是生命的真實樣貌,包括:

  • 現實本身:無論喜不喜歡,現實就是這樣。
  • 生命的限制:我們無法掌控一切,但可以選擇如何面對。
  • 困難的存在:每個人都會面對困難,每個經驗也有其來由。
  • 自己的不完美:羞愧、恐懼、焦慮都是人之常情,值得被理解和接納。
  • 他人的差異:尊重他人,不再試圖改變他們來符合自己的期待。

在日常中實踐「接納」

接納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持續的練習。我們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接納的態度:

  • 呼吸空間:每天花幾分鐘停下來,靜心觀察呼吸,關顧當下的身心狀態。
  • 覺察抗拒:留意自己何時在心裡說「不應該是這樣」,溫柔地允許這份抗拒存在。
  • 承認現況:對自己說:「事情就是這樣。」不急著評價,只是如實看見。
  • 命名情緒:當情緒來臨時,對自己說:「我現在感到悲傷/焦慮/憤怒,這是可以理解的。」
  • 溫柔待己:與自己進行溫柔的對話:「不完美是可以的。犯錯是可以的。」
  • 理解他人:在互動中練習聆聽與尊重,不急著改變對方。

學會接納,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有時候,接納是個漫長的過程。

我們需要一次又一次在「接納」與「不接納」之間徘徊。

接納,不一定改變困難,但能改變我們面對困難的方式。

接納,不一定消除痛苦,但能讓痛苦變得可被理解。

讓我們一次又一次伸出願意的手,接納當下,擁抱當下,安於當下。

新生精神康復會

臨床心理學家 丘宛鑫

有關新生精神康復會的資訊,請瀏覽:www.nlpra.org.hk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1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