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心理輔導 VS 心理治療有甚麼分別?選擇服務要注意甚麼?專家列免費/收費香港心理健康服務選擇

心理輔導 VS 心理治療有甚麼分別?選擇服務要注意甚麼?專家列免費/收費香港心理健康服務選擇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
香港心理學會支部
日期: 2025-07-30

心理輔導-心理治療-服務收費-自我評估-輔導心理學家

在這個節奏急促、壓力沉重的社會中,情緒波動與心理困擾已成為不少人日常的一部分。當我們感到疲憊、無助甚至迷失時,尋求心理支援是愛自己的表現。你或曾聽過「心理輔導」(counselling)和「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卻不太理解它們的分別。其實,兩者就像求醫時選擇普通科與專科 —— 目的雖同為促進健康,處理的問題和介入的深度卻大不相同。

本文將深入淺出地說明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的差異,並提供選擇心靈支援服務的實用建議。下文將提供輔導或治療服務的專業人士統稱為「治療師」。

一、心理輔導與心理治療:本質差異

心理輔導通常用於處理日常生活壓力、人際關係或情緒調節等困擾。心理治療則較深入,針對如抑鬱症、焦慮症或創傷等長期且根深蒂固的心理問題。臨床研究表明,短期的心理輔導在緩解壓力和調節情緒上非常有效 (Collins, Broglia & Barkham, 2025; Nwokedi, 2025),而心理治療對於治療抑鬱、焦慮和心理創傷有深遠的效果 (Cuijpers et al, 2022; Karakus & Kanadli, 2023)。常見心理治療取向包括認知行為治療(Cogntive Behavioural Therapy, CBT)、情緒取向治療 (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 EFT)及家庭治療 (Family Therapy) 等。

面向心理輔導心理治療
適用對象功能良好者*功能受損者*
關注問題當下壓力、人際困擾、情緒調適深層創傷、心理障礙、長期症狀
介入深度淺層、意識層面深層、潛意識探索
時間長度短期(數週至數月)長期(數月至數年)
常見形式諮詢、對話、網上或混合模式對話、分析、多治療取向
 

*功能良好者:情緒雖有波動,仍能維持日常工作、人際互動與自理能力。

*功能受損者:情緒或認知困擾影響日常表現,如工作無法集中、人際疏離、自我照顧困難等,可能需心理治療甚至藥物介入。

二、與朋友聊天的分別:治療是一項專業工作

雖然與治療師交談和朋友傾訴在形式上都涉及「對話」,實際底蘊卻大為不同。試想像一下,你的心就像一個花園。
  • 與朋友傾訴如同在花園閒聊,分享喜怒哀樂,如同為花園澆水。朋友的建議如同修剪枝葉的小技巧。但若花園長了雜草或害蟲,朋友可能就幫不上忙了。
  • 心理輔導如同園藝師指導你照顧花園,例如施肥、除草、修剪等,針對具體情況提供專業建議和技巧。
  • 心理治療則如同植物醫生診治花園,深入了解花園狀況,找出問題根源,並制定針對性治療方案,協助治癒病蟲害,助花園恢復健康。

心理輔導-心理治療-服務收費-自我評估-輔導心理學家

三、如何選擇合適的治療師與服務

選擇合適的治療師,不僅要考慮其專業資格與治療經驗,還要留意他們的治療風格是否符合你的需要和價值觀。有效的治療不僅取決於治療方法,也仰賴「治療關係」(therapeutic alliance)。一位具備同理心、尊重與真誠態度的治療師,能促進個案建立安全感,願意敞開內心。研究發現,信任、合作與真誠的互動可明顯提升治療成效。個案若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更容易表達深層情緒,亦更有動力進行改變。

有效治療取決於:

  • 治療師的資格:是否持有心理學或輔導碩士學位?曾進修輔導相關的社會工作者?曾受訓於認可機構及專業認證課程?
  • 治療取向:與你的需求與價值觀是否相符(例如認知行為、人本主義或家庭治療等)?
  • 治療關係:研究指出,治療師與案主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對治療效果至為重要。
香港現時未設立輔導人員註冊制度,尋找治療師時可參考香港心理學會或相關輔導協會網站。建議先與治療師初步會談,了解其風格與是否合拍,再決定是否展開療程。

四、香港心理健康服務的選擇:免費 VS 收費

香港的心理健康支援分為公立服務(一般免費)、非牟利機構(一般提供免費及收費服務)及私家服務(收費)。

免費與低收費服務:社會福利署、醫管局或非牟利機構提供的免費服務,例如公立醫院精神科診症、社區中心輔導服務、熱線支援及網上平台(如 Shall We Talk、Mind HK),覆蓋廣泛,提供基礎支援。其優點是費用全免或極低,但缺點是輪候時間長,治療選項較少,以短期、初步介入為主。適合經濟壓力較大或初次尋求協助的人士。

心理輔導-心理治療-服務收費-自我評估-輔導心理學家

收費服務

私人心理健康服務提供更多選擇,例如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輔導員或表達藝術治療師。優點是能快速安排會談,並可根據個人偏好配對治療師。缺點是費用較高,每次會談約港幣$800至$2,500不等。香港部分資助機制(如社區關愛基金、長者醫療券)可協助支付部分費用。

選擇時,除了考慮費用和等待時間,更重要的是根據自身心理狀況、需求及個人偏好作出判斷。無論選擇哪種服務,主動尋求專業幫助都是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

五、尋求幫助前的自我評估

你可問自己以下問題作為準備:
  1. 我的困擾是短暫壓力還是長期症狀?
  2. 是否影響到我的日常功能與情緒調節?
  3. 我是否需要即時介入?
  4. 我的語言、文化或性別偏好是甚麼?
  5. 我能否承擔收費?是否需申請資助?

心理輔導-心理治療-服務收費-自我評估-輔導心理學家

結語:尋求心理支援是勇敢的開始

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雖各有定位,本質上都是為了助你提升心理健康、重拾生活力量。無論你選擇心理輔導還是心理治療,重點不是誰「更有效」,而是誰「最適合你」。心理支援的本質,是陪伴你走過低谷,找回自我。願你透過認識這些差異,更勇敢地照顧內在,為自己打開通往復原與成長的大門。若不確定如何開始時,可先向社工、家庭醫生諮詢,或利用免費熱線作初步指引,再按需要轉介至適合的服務。照顧自己的心靈,值得每一分關注與努力。

Reference

  • Collins, C., Broglia, E., & Barkham, M. (2025). Evaluating the evidence base for university counseling services and their effectiveness using core measur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372, 451–462. https://doi.org/10.1016/j.jad.2024.12.022
  • Cuijpers, P., Cristea, I. A., Karyotaki, E., Reijnders, M., & Huibers, M. J. (2022).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delivered in routine practic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in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50(1), 43–57. https://doi.org/10.1007/s10488-022-01225-y
  • Karakus, S., & Kanadli, S. (2023).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ognitive behavioral approach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6(4), 41-59. https://eric.ed.gov/?id=EJ1380537
  • Nwokedi, C. N. (2025). The role of telehealth i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ffectiveness and challenges. World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and Reviews, 25(1), 1639-1649.

輔導心理學家 陳秋媛撰文:輔導心理學家 陳秋媛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註冊社會工作者|心扉日常心靈輔導中心創辦人

陳秋媛姑娘為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及註冊社會工作者。她多年來致力於臨床心理治療、危機管理及教學工作,專注支援面對突發事件或情緒困擾的人士,提供即時而穩定的心理支援。

她深信:「情緒是人性的一部分,壓抑只會帶來痛苦與無力。」因此積極推動心理健康教育,透過心理輔導與公眾教育,為個人及家庭建立一個安全、接納與療癒的空間,陪伴他們走過人生高低起伏,重拾內在韌性與希望。

陳姑娘擅長為兒童與青少年、學校及家長、在職及退休人士提供心理輔導與評估。服務範疇涵蓋個人成長與情緒支援、職涯規劃及關係輔導。近年更投身於應用心理學普及化工作,透過個人平台、媒體專欄與公開講座,向社會大眾分享情緒管理、危機處理及輔導心理學等知識,引導更多人善待自己與身邊人。

她著有共同出版作品《做自己的情緒管理師:20個負面情緒管理法》及《心理學家的工具箱:疏導負面情緒的10大溝通法則》,以文字建立情緒自我照顧與溝通的橋樑。

  •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
  • 香港心理學會 輔導心理學組會員
  • 性格透視® (一級) 認可培訓師
  • Prepare/Enrich婚前/婚後評估執行師
  • 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47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