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把握兒童發展黃金期!中醫創新自閉症療法「益智推拿+針灸」治標治本

把握兒童發展黃金期!中醫創新自閉症療法「益智推拿+針灸」治標治本

余尚豐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5-09-18

中醫療法治療自閉症-推拿-針灸-余尚豐醫師

現代社會兒童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越來越多孩子深受自閉症、多動症(ADHD)、濕疹、鼻敏感等常見疾病困擾,甚至出現智力發展遲緩等問題,令家長憂心不已。中醫學在治療這些兒童疾病方面展現獨特優勢,不僅能有效緩解症狀,更能從體質調理入手,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效果。

對於智力發展遲緩、自閉症譜系障礙等問題,中醫強調「腎為先天之本,腦為髓海」,透過補腎填精、醒腦開竅的療法,能促進神經發育。案例顯示結合「益智推拿」、「針灸」及補腎健腦中藥,許多兒童在語言、認知及社交能力上均有明顯進步。

智力障礙症狀

智力障礙是一種發展性障礙,其症狀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期顯現,並可依據嚴重程度分為輕度至極重度。患者在智力發展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明顯落後於同齡人,導致其在學習、溝通、自我照顧、社交互動及日常生活適應上遇到顯著困難。在治療方面,中醫提供了獨特的介入方式,例如透過中藥、針灸及推拿等療法,成功提升自閉症兒童的專注力與學習能力。

智力障礙成因

從中醫角度分析,智力障礙的病理機制可分為先天因素與後天因素兩大類:
  • 先天因素: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髓聚為腦」,若父母體質虛弱、孕期調養不足,或胎兒先天稟賦虧損,可能導致腎精不足,進而使腦髓失養,影響智力與運動發育,表現為認知遲緩、動作笨拙等症狀。
  • 後天因素:飲食失調或氣血運行不暢,可能形成「痰濁」或「瘀血」,這些病理產物若阻塞腦絡,便會干擾神志功能,臨床可見語言發展遲滯、肢體僵硬等現象。

中醫治療強調辨證論治,結合針灸(如百會、四神聰穴)與推拿手法,能進一步促進氣血流通,輔助改善患兒的整體功能。透過綜合調理,中醫有望在傳統療育之外,為智力障礙患者提供另一種支持途徑。

中醫療法治療自閉症-推拿-針灸-余尚豐醫師

案例分享:中醫推拿對自閉症兒童的顯著療效

一項臨床觀察研究(註),在一所特殊學校隨機選取了11名6-7歲的自閉症兒童,並為他們進行了平均23次的中醫推拿治療。治療前後,這些兒童接受了《自閉症兒童心理教育評核(第三版)》(PEP-3)評估,該測試主要用於衡量兒童的溝通能力、語言發展等核心能力。結果顯示,他們的平均得分從268.82分提升至278.36分,提高了近10分,表明推拿治療在促進社交和語言能力方面具有積極影響。

此外,通過兒童行為調查問卷(評估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對比分析,這些兒童的平均分數從63.55分下降至47.18分,顯示他們的情緒穩定性增強,問題行為也有所減少。這一案例表明,中醫推拿不僅能改善自閉症兒童的認知和語言能力,還能調節其情緒和行為,具有顯著的輔助治療價值。

該研究為中醫非藥物療法在自閉症干預中的應用提供了實證支持,未來可結合更多臨床數據,進一步探索推拿在神經發育障礙治療中的潛力。

中醫療法治療自閉症-推拿-針灸-余尚豐醫師

中醫治療智力發育障礙

治療智力發育障礙的中醫方法可分為推拿、針灸和中藥三大類,各具特色且能針對不同症狀進行調理:
  1. 推拿治療
中醫推拿是一種安全無副作用的治療方式,特別適合兒童使用,既能避免服用湯藥的苦味和針灸的不適感,又不受場地限制可在家中進行,同時還能增進親子互動。臨床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
  • 拍枕骨療法:通過拍打骶骨區域100次、在腰背部穴位揉按各50次、沿脊骨穴位揉按各50次以及捏脊5-10次,能激發下丹田精氣、疏通督脈,促進精氣上行至腦部。
  • 小兒推拿四大手法:包括開天門50次、推坎宮50次、揉太陽50次和揉耳後高骨50次,主要在頭部施術以達到醒神開竅的效果。
  • 穴位按壓:針對神庭、本神、百會、印堂等穴位各按揉50次,有助於改善腦部功能。

  1. 針灸治療針灸選取特定穴位來調理氣血
  • 百會穴:具有通督升陽、通絡益智的功效
  • 神庭穴:能通督養神、寧神開竅
  • 風池穴:可疏調頭頸部氣機、清利頭目

  1. 根據不同證型選用相應藥材:
  • 補腎益精類:如山茱萸、熟地黃等,可補腦益智
  • 寧心安神類:如石菖蒲、遠志等,能提升專注力
  • 疏肝解鬱類:如柴胡、白芍等,有助穩定情緒
  • 健脾開胃類:如山楂、白朮等,可促進生長發育
這些中醫療法可單獨使用或相互配合,針對智力發育障礙的不同表現進行全面調理,既安全又有效,為患兒提供了一個溫和的治療選擇。

註:張建國,蘇詠芝,朱嘉俊等.推拿治療兒童自閉癥探析[J].環球中醫藥,2017,10(08):1015-1017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