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病多久會好?如何紓緩?中醫拆解成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都市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定時,時不時都會出現頭暈症狀,普遍而言,頭暈只會維持一段短時間,可能頃刻之間就會消失。但有部分人可能是患有「眩暈病」,一旦發作,瞬間天旋地轉,走路無法平衡,兩眼發黑,嚴重者甚至出現惡心及嘔吐等症狀。
10153次閱讀
都市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定時,時不時都會出現頭暈症狀,普遍而言,頭暈只會維持一段短時間,可能頃刻之間就會消失。但有部分人可能是患有「眩暈病」,一旦發作,瞬間天旋地轉,走路無法平衡,兩眼發黑,嚴重者甚至出現惡心及嘔吐等症狀。
部分眩暈症患者或者會將眩暈症和一般頭暈混淆,以為只是休息不足,不以為然,直至症狀漸趨嚴重,才後知後覺。其實普通頭暈和眩暈症最大的分別在於眩暈症發作時,患者會覺得周遭景物扭曲,身體無法保持平衡等感受。若單純只是頭暈,患者通常不會有此類症狀。
肝陽上亢型
症狀:肝分陰陽,當肝陰不足時,肝陽則不受約束,因此上亢,動而化風,發為眩暈,此類証型多見於中年人且伴高血壓病史,發作時頭脹痛,耳鳴,面紅,容易發脾氣,情緒激動等。治療以平抑肝陽為主。
方藥:天麻鉤藤飲
常用藥物:天麻,鉤藤,蒺藜,珍珠母等。
痰濁中阻型
症狀:痰也會令人頭暈,但是這裡所說的痰不是從肺部咳吐出來的痰,而是脾胃虛弱導致飲食不能充分生化氣血,反而滋生痰濕,阻礙脾胃運轉的一種無形之痰。脾胃運轉受阻,陽氣不能上達於腦,故而頭暈,發作時頭昏蒙且重,伴隨惡心胸悶,重者可嘔吐。
方藥:半夏白朮天麻湯
常用藥物:半夏,天麻,石菖蒲,半夏、天麻、蒼朮、茯苓、黃芪、澤瀉、人參、白朮等。
氣血虧虛型
症狀:氣虛則陽氣不能上達於腦,血虛則腦失滋養,故發眩暈,發時眩暈動則加劇,勞累時更甚。心悸失眠,易疲倦,嗜睡,胃口差等。
方藥:歸脾湯
常用藥物:黃耆,當歸,黨參,龍眼肉,遠志,木香,炙甘草等。
腎精不足型
症狀:分腎陰虛和腎陽虛証型,肝腎陰精虛損,不能化生足夠的髓精,充養大腦,因而眩暈,發作時伴隨腰膝痠軟,耳鳴,記憶力減退,脫髮等症狀。
方藥:左歸丸或右歸丸加減
常用藥物: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山藥、菟絲子、杜仲、鹿角膠等。
氣血虧虛型:脾胃功能差,氣血生化無源就容易感到眩暈。應該多吃富含營養、易消化的食物,例如瘦肉、魚蝦、雞蛋等。
1.龍眼雞子粥:龙眼肉50克、鸡蛋1只、枣30枚,适量粳米。
痰濁中阻型:痰濕體質的患者的飲食最好清淡利濕、健脾胃。
1.山藥茯苓粥:山藥30克,茯苓15克,适量粳米。
肝陽上亢型:此類患者飲食宜清淡、低鹽、多吃新鮮蔬果,忌菸酒、辛辣等刺激食物
1.天麻燉烏雞湯,天麻15克,母雞一隻,枸杞子15克煲湯。
2.山楂芹菜蘋果飲:同等分量的鮮山楂、蘋果、鮮芹菜根切碎打汁,加水及適量冰糖攪拌,每日服用50ml。(僅適用於一般高血壓患者)
腎精不足型:
1.茶飲:黑芝麻15克,枸杞子15克,菊花15克,水煎服,每日一杯。
保持規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配合適度的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等都可以預防眩暈病。要避免七情過極,保持心情舒暢。針對日常飲食,三餐定時定量,切忌暴飲暴食,戒菸酒。工作方面,要勞逸適度,工作與休閒並重,避免體力和腦力過度勞累。此外,也要避免突然猛力的頭部扭轉運動,以減少眩暈的發生。以上資料僅供參考,頭暈成因眾多,不能一概而論,如發覺自己頭暈頻發或持續多日,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如有任何疑慮,請到中醫診所諮詢尋求註冊中醫師意見。
曾資宪斕
湖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全科學學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內科)碩士
香港浸會大學環境與公共衛生管理理學碩士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葵青區)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