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學童精神健康|高壓教育是否有效?了解「兒童為本」教育模式5大重點|升小一準備必睇!

學童精神健康|高壓教育是否有效?了解「兒童為本」教育模式5大重點|升小一準備必睇!

協康會| Heep Hong Society
-
日期: 2025-09-26

傳統的教育模式過度強調標準答案、分數與成果,很容易促使老師運用高壓、責罵、比較去完成他們的教學目的,但是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兒童的獨特性、創造力發展、以及情緒需要。標籤與否定、過度的批評或施壓,容易使孩子產生羞恥感和自我懷疑,嚴重打擊其自信心,進一步壓抑小孩往後的情緒發展。對於正處於自我認同和自信心建立關鍵階段的幼兒及初小學生而言,這種教育模式容易導致他們形成「我不夠好」、「我做不到」的負面自我形象,長遠影響自尊心的發展。

在高壓環境下,孩子學習的動機往往來自於「怕被罵」、「怕失敗」,而不是對知識的好奇和興趣。這會令他們對學習產生抗拒,甚至討厭學習。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下,孩子容易出現焦慮、抑鬱、易怒、退縮等情緒問題,甚至影響身體健康。孩子經常哭泣是一個重要的信號,反映其不安或壓力過大的心理狀態,應被正視而非忽略或責備。甚至有些說話帶有標籤和否定,容易令孩子產生羞恥感和自我懷疑,嚴重打擊自信心。有些教學的說話或者手法施壓太多,顯得老師缺乏同理心,否定了孩子的情緒表達,容易令孩子覺得自己的感受不被接納,進一步壓抑往後的情緒發展

高壓教育雖可能帶來短期的學術表現,卻犧牲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與長期學習動力。幼小銜接不只是學術準備,更重要的是生活、情緒、社交和心理的全面適應。兒童為本教育模式,就能幫助孩子在以上範疇均衡發展。

相較於高壓教育,「兒童為本」的教育模式強調:

  1. 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和發展步伐
  2. 重視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要
  3. 創造安全、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4. 鼓勵探索、提問和自主學習
  5. 支持和引導,而不是單純批評和壓迫

在準備升小時,除了學術能力外,以下面向同樣關鍵:

  1.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我照顧與規律作息
  2. 情緒與社交適應:教導孩子表達和處理情緒,並培養社交技巧
  3. 學習態度: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耐性,學習遵守規則,避免過度操練,以興趣與信心為核心
  4. 心態及期望管理:家長需以平常心看待升小,不要給孩子施加太大壓力
  5. 自主性培養:透過增加參與感與責任感,提升孩子的獨立性

撰文: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鄭光言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