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施政報告2025|重點措施摘要: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發展遊艇經濟等(持續更新)

施政報告2025|重點措施摘要: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發展遊艇經濟等(持續更新)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09-17

施政報告2025|重點措施摘要: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新田科技城發展、港鐵洪水橋站工程等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7日)發表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中部分重點包括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發展遊艇經濟、港鐵古洞站和洪水橋站的工程、推動AI和數據科學產業發展、新田科技城發展等,更會積極聯同粵澳政府有序擴展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安排,以及吸引更多藥企落戶香港,進行罕見病藥、高端腫瘤藥及先進療法製品等臨床試驗和治療。

施政報告2025|重點措施摘要: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新田科技城發展、港鐵洪水橋站工程等

施政報告2025重點|#1 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

新一份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將會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產業發展。香港生命健康科研發展蓬勃,具備成熟的「政產學研投」系統,配合國家自主研發創新藥的崛起,並透過專利授權開拓國際市場,為香港帶來極大經濟和戰略機遇。

施政報告2025重點|#2 吸引更多藥企落戶香港

未來政府冀會吸引更多藥企落戶香港,進行罕見病藥、高端腫瘤藥及先進療法製品等臨床試驗和治療。積極提升患者招募及試驗啟動效率;並透過河套的「大灣區臨床試驗協作平台」,讓藥企在港深同步開展試驗。同時籌備成立「國際臨床試驗學院」,培育大灣區臨床試驗人才,以及舉辦國際高峰會議和論壇等。

而政府會於2026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務求盡快成為國際認可的藥械權威監管機構。

癌症治療|中大國際研究證內地新抑制劑抗癌成效 有效治療肺癌、結直腸癌等實體腫瘤

醫管局亦將成立「引進創新藥物及醫療器械辦公室」,透過大數據資料確定本地病人對創新藥物治療的需要及效益,將符合病人利益及具成本效益的創新藥械主動引入香港。

施政報告2025重點|#3 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

政府將繼續深化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提升人流、物流、數據流、資金流,包括:聯同粵澳政府有序擴展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安排,包括救護車雙向轉運,並納入珠海及南沙兩地指定醫院。

施政報告2025重點|#4 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新一份施政報告又提到,將會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配合北都發展,古洞站和洪水橋站的工程正全速進行,將分別於2027年和2030年竣工。政府已與港鐵公司簽訂第一部分項目協議,以新思維合併北環線主線和支線同步推展,目標是2034年或之前同步開通。

此外,跨境鐵路項目將打通港深兩地的地鐵網絡,大幅提升大灣區基建互聯互通,增強產業進駐信心。正全力推動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並已就項目香港段邀請承建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

癌症治療專用營養品|營養師解構3大免疫營養必不可缺 選擇減糖配方 助抗癌路上打勝仗

施政報告2025重點|#5 推進AI科研和人才優勢

AI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政府會加大推動AI作為香港未來發展的核心產業,包括已加大力度培育本地及吸引國際和內地AI人才,包括成立「AIR@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匯聚過千名專才,以及雲集近千家AI企業,提升本港AI的研發實力,為開發不同AI應用奠定基礎。

政府早前宣布推出30億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將會短期內接受申請,支持本地資助院校吸引AI等方面的國際科研頂尖人物來港,帶領前沿科技基礎研究。同時已預留十億元,於2026年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促進AI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及開拓應用場景。

施政報告2025重點|#6 AI人工智能應用於政府工作

AI人工智能應用在政府工作可有效提升效能。例如,政府統計處運用AI技術審核貿易統計資料,以及從上千間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公告中提取財務資訊,編製統計數據,效能皆以倍計提升。1823服務亦使用了AI科技,自動辨識市民語音查詢並協助草擬書面回覆,減省約三成處理時間。

為進一步提升政府效能,李家超指出,將會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政府部門,包括於工作中有效應用AI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重組工作流程,與時並進;以及推動部門進行科技革新,以提升效能。

施政報告2025重點|#7 新田科技城發展綱要

新田科技城位於北部都會區的核心、河套以外,新田一帶可提供約210公頃的新創科用地。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新田科技城有約210公頃4創科用地,是創科產業的戰略基地」。而政府今年內會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涵蓋頂層設計、產業定位和布局、各片區的統籌發展、引導市場資源投入發展的策略等。

癌症康復者計劃懷孕前 不可不知的5大重要考慮因素

施政報告2025重點|#8 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

香港科技發展潛力優厚,政府預計將以三大創科園區、五大研發機構為主體架構,推動創科發展,匯聚世界人才,以香港研發平台支持航天科技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推動低空經濟,支持惠民科研,並引入龍頭創科企業落戶香港。而創科局正推進「香港微電子研發院」開展兩條中試線的組裝,並於明年內完成生命健康研發院及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的籌建工作。

另李家超提到,在浙江訪問杭州六小龍時,注意到新科技對截肢人士的活動有突破性的幫助,故政府將會支持惠民科研,運用創科基金引入新科研技術義肢,推出兩年計劃,全額資助在本港截肢的人士免費配置使用新科技義肢,讓他們能受惠於新科技。

施政報告2025重點|#9 康文署引入市場營運模式

政府會在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提供更多元的增值活動,包括在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供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開放更多場地作租用、推出收費的旅客導賞、開發更多文創產品,提升體驗和經營效能。亦會探討邀請市場參與,提升鯉魚門公園度假營的營運及在指定試點營運沙灘,建設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熱點。

施政報告2025重點|#10 發展遊艇經濟

政府將會優化遊艇產業配套,推廣高端遊艇旅遊:增加約600個遊艇新泊位,涵蓋前南丫石礦場、香港仔避風塘擴建及紅磡站臨海項目;推進「機場城市」遊艇港灣建設,額外提供超過500個泊位,包括可容納80米以上超級遊艇的泊位。

施政報告2025重點|#11 發展遊艇經濟

施政報告中提到會推動體育發展,包括促進體育場地發揮協同作用,如將重新檢視香港大球場的定位,與體育園發揮協同作用,包括會善用現有設施支持體育發展,例如提供予體育總會作辦公空間、進行球賽和相關訓練,以及舉辦大型體育活動。

政府亦預告已與國際最重要之一的高爾夫巡迴賽—LIV Golf達成長遠合作安排,吸引更多國際頂級的球員在香港比賽。

施政報告2025重點|#12 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

醫管局會提升公營醫療服務的安全、質素和效率,強化以病人安全為重的服務理念,推進管治及權責分工的改革;成立專隊及提升電子系統,以處理醫療費用減免申請,便利有需要的市民;檢討非資助服務收費和定位,為具負擔能力的市民提供更多服務選擇;並增加現有公營醫療服務,包括逐步根據國家認證標準推展建設的中風中心和「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提升治療成效;減少外科專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10%(大約減十周);提升整體眼科服務,增加專業人員培訓,引入創新藥物,增設全新高流量日間白內障手術中心;推展醫院認證計劃至各公立醫院聯網的一間大型急症醫院,同時助力國家醫院認證標準走向國際;全面升級「退化性膝關節管理計劃」,推動早期預防,避免發展至需手術治療的晚期病變。

施政報告2025重點|#13 強化基層醫療服務

政府會進一步提升社區醫療及預防,包括:
  1. 明年內為賦權基層醫療署提交法案,制訂全港性的基層醫療服務標準,建立跨專業服務網絡。
  2. 擴展醫管局家庭醫學門診預防篩查和護理服務和增加服務量,並逐步將現時家庭醫學門診的延長服務時段常規化。
  3. 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平台」,以試點形式推行乙型肝炎篩查,推動社區藥物名冊和社區藥房計劃,加強慢病管理。
  4. 為分階段整合長者健康中心的服務至地區康健網絡和擴充三間地區康健站的服務進行籌備工作,加快實現在全港18區均設立地區康健中心的目標。
  5. 強化公營及資助牙科服務,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及非政府機構,加強於社區提供口腔健康教育、口腔衞生指導和風險評估等。

施政報告2025重點|#14 優化對癌症病人服務

政府會繼續鞏固香港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的領先地位,優化對癌症病人的服務,包括:
  1. 與國家癌症中心展開合作。
  2. 支持2026年世界癌症大會於香港舉辦。
  3. 加強子宮頸癌篩查服務,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自行採樣檢測先導計劃」由衞生署母嬰健康院擴展至地區康健網絡。
  4. 強化癌症篩查技術,委託本地大學開展以AI協助肺癌篩查。
  5. 透過增加基因及相關檢測服務,提升治療效果,減少副作用。
  6. 運用癌症數據及生物資源促進腫瘤學研究,加快抗癌藥物及相關創新療法的研發轉化應用,同時加速創新抗癌藥按「1+」機制審批並評估納入醫管局藥物名冊。
  7. 增加醫管局服務量和添置醫療設備。

施政報告2025重點|#15 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互通電子健康紀錄

香港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永久大樓將於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政府會加大推動香港中醫藥發展,助力國家推動中醫藥國際化,包括:
  1. 年底前公布《中醫藥發展藍圖》,涵蓋構建管治架構及服務體系、發揮優勢及推進中西醫協作、促進科研創新及文化傳承等。
  2. 香港中醫醫院首年將開展多項中醫專病服務,包括長者常見疾病(例如老年退化性疾病和中風後復康)。
  3. 促進中醫業界透過醫健通互通電子健康紀錄,以及進一步擴大醫健通中西醫可互通資料範圍。
  4. 推進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擴展醫管局「膝骨關節炎治療」項目至所有醫院聯網,及開展「紓緩治療」先導項目。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