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深近視影響|改善視力後能降低4大嚴重眼疾風險嗎?醫生拆解深近視影響+預防近視方法

深近視影響|改善視力後能降低4大嚴重眼疾風險嗎?醫生拆解深近視影響+預防近視方法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5-08-28

深近視影響-改善視力降眼疾風險-預防近視方法

香港有不少「四眼一族」,當中患近視的佔大多數。有研究發現,本港成年人的近視率屬全球最高,而且深近視更有年輕化的趨勢出現1。深近視(即近視度數達600度以上)不單對患者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更會增加患上多種嚴重眼疾的風險。深近視成因為何?又有甚麼常見的治療方法?今次healthyD邀請了眼科專科余國睿醫生,為大家拆解深近視對眼睛的影響和預防近視的方法。

不少人以為,近視只是度數問題,佩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後便可輕鬆解決。然而,余醫生直言,深近視對眼睛健康的影響,遠遠不止於度數太深。他解釋,人類眼球的中央區域被稱為黃斑區,該區域中含有大量感光細胞,負責主宰人體中央視力、顏色視覺及協助觀看精細物件1。而深近視患者的眼睛長度達26.5毫米或以上,較一般人長逾1成1,2,若視網膜及黃斑區因眼球變長而變薄,會大大增加患上視網膜穿孔或脫落、白內障、青光眼及近視牽引性黃斑病變的風險,令患者的視力下降,嚴重更會增加致盲的機會。

深近視影響|醫學界未有治療可復原受損視力

余醫生坦言,目前醫學界並未有方法可以修復黃斑區內受損或壞死的感光細胞,有關眼疾只能夠透過相應的治療方法,阻止受損的區域進一步擴大,包括:

眼疾治療方法
近視牽引性黃斑病變.進行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切除延伸至黃斑的玻璃體部分3

.如果出現黃斑膜增生,要額外進行黃斑增生膜移除手術3

.如果出現黃斑裂孔,需要額外剝除黃斑點的內界膜,再以氣體填充眼球3
視網膜穿孔.激光治療,封住穿孔附近的位置,將視網膜固定,以防止進一步脫落4
視網膜脫落.需要進行眼球外鞏膜外壓手術或眼球內微創玻璃體切除手術4
深近視脈絡膜血管增生引致黃斑出血.於眼內(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又稱「眼底針」3
黃斑區脈絡膜及色素層萎縮.目前醫學界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深近視影響|2大預防深近視方法

不少人對於近視都抱有誤解,認為佩戴眼鏡或進行激光矯視後,可以有效降低因深近視而誘發的嚴重眼疾。不過余醫生強調,以上2種方法均不會改變眼球的長度,而預防近視加深是降低患上近視牽引性黃斑病變等嚴重眼疾的有效方法,而且主要適用於兒童及青少年階段。

他續指,現時治療方法主要靠藥物控制及非藥物式,從而有助減慢兒童近視加深的速度。藥物控制方面,眼科醫生一般會處方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濃度約為0.05%或以下),兒童需要每晚使用。有研究顯示,兒童連續使用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24個月,可有效減慢近視加深達50至60%5

深近視影響-改善視力降眼疾風險-預防近視方法

至於非藥物方式,視光師可以為兒童配離焦設計框架眼鏡及角膜塑形鏡。余醫生解釋,離焦設計框架眼鏡的外觀與一般眼鏡無異,但鏡片經過特別設計,能夠製造周邊景物投射到視網膜前方的離焦影像訊號,從而減慢眼球拉長的速度6。至於角膜塑形鏡(又稱OK鏡),是一種在睡眠時佩戴的硬性高透氧隱形眼鏡7。它可以改變角膜的形狀,減慢近視加深,惟需特別留意兒童能否自行摘戴,以及隱形眼鏡的衞生程度。若隱形眼鏡未有妥善處理,或會增加角膜發炎或潰瘍的機會,嚴重可導致失明。

此外,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亦可以有效減低近視加深的機會,包括在充足的光線下工作或閱讀,使用電子產品時保持適當的距離,定時讓眼睛有足夠的休息,及進行適量的戶外運動,均有益於保持眼睛健康。

深近視影響|定期檢查 及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難復原

至於患有深近視的成人,余醫生強調每年進行眼科檢查十分重要,可以及早發現潛在風險並對症治療。此外,有需要時醫生亦會安排深近視患者進行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以了解黃斑點結構。余醫生又建議,宜經常在家中利用阿姆斯勒方格表(格仔紙),每邊眼睛獨立自我檢查,有助及早發現視力模糊、線條變形等情況。如果發現視力出現異常,或「飛蚊」、閃光感增多,就應盡快求醫,進行更詳細的視光檢查及治療。

深近視影響-改善視力降眼疾風險-預防近視方法

參考資料:

  1. 香港眼科學會《全球最大型兒童眼疾普查》Retrieved on 24 July 2025
  2. 香港中大眼科《陳理佳副教授提醒深近視人士必需留意的眼疾》Retrieved on 24 July 2025
  3. 香港中大眼科《深度近視勿輕視 黃斑病變可制止》Retrieved on 24 July 2025
  4. 香港眼科學會《視網膜脫落》Retrieved on 24 July 2025
  5. Chun, R. K. M., Hon, Y., Law, T. K., Wong, K. Y. Q., To, C. H., Shih, K. C., Leung, C. K. S., & Tse, D. Y. Y. (2024). Combination effect of optical defocus and low dose atropine in myopia control: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PLoS ONE19(6), 1-9. Article e0306050.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306050
  6. 睛明護眼《甚麼是近視?你有近視徵狀嗎?》Retrieved on 25 July 2025
  7.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控制兒童近視有哪些方法?》Retrieved on 25 July 2025
 

特約資訊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