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肺腺癌|33歲柯煒林患4期肺腺癌:無事嘅 我打慣逆境波 正接受標靶藥治療|醫生拆解肺腺癌症狀及主流治療選擇

肺腺癌|33歲柯煒林患4期肺腺癌:無事嘅 我打慣逆境波 正接受標靶藥治療|醫生拆解肺腺癌症狀及主流治療選擇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07-30

曾演出電影《破浪男女》、《濁水漂流》的33歲演員柯煒林(Will Or)今(30日)在社交平台公布確診肺腺癌第四期,正接受標靶藥治療。

柯煒林寫道:「五月尾開始,一直在咳,先看普通科醫生,食過兩次抗生素,一直沒斷尾,轉看呼吸道專科,照過CT,發覺有異樣,再轉介到另一位專科醫生,醫生看過報告,面有難色『醫生面色咁差,cancer?』我打哈哈,那時還道是肺癆。入醫院作詳細檢查,兩三天過去,然後…就是被告知肺腺癌第四期。」

他坦言知悉病情後,「腳步有點不穩,每步踩空似的,頭有點痛,但照過MRI腦無事(亦證實腦無裝屎) ,那應該是心理作用,總想睡,想逃避」。然而,他「口說想放假,但其實似黎生愛工作。我有把工作當工作嗎?大部分時間沒有,全情投入的那些工作縱多辛苦也享受。每次見完醫生就是致電meko討論該怎應對未來的工作。檢查完成出院那天,回家洗過澡後就去排戲,反正待在家也只是等待」。

然而,他「口說想放假,但其實似黎生愛工作。我有把工作當工作嗎?大部分時間沒有,全情投入的那些工作縱多辛苦也享受。每次見完醫生就是致電meko討論該怎應對未來的工作。檢查完成出院那天,回家洗過澡後就去排戲,反正待在家也只是等待」。

原定他將會演出首個舞台劇《笨蕉大劇院》,一直「最期待第一場公演講第一句對白時,身體會有什麼反應,會起雞皮嗎?會口震嗎?台下觀眾反應會係點呢?就係諗都已經好爽皮。偏偏一切看似順利時,就確診肺腺癌第四期。我剛剛開始食鏢靶藥,不知道身體會有什麼反應,副作用又會是什麼,問過醫生能否上台,醫生說取決於身體狀況。種種未知及不確定因素,我只能坦誠相告,我需要暫且退下來,直至病情明朗化才可歸隊」。

他續指:「這段期間,除見醫生做檢查要請假外,我到排練室,不是為了讓自己分心,是為了可以上台。我希望能自己上場,更希望五十場都可以跟大家見面。微小的希望,微小的渴求,微小的念,身邊所有人微小的支持,我靠著這樣那樣的微小走下去。」

自言問過2次:點解係我?

他又自言:「33,最當打的年紀被強制休息」,「google『如何接受自己患癌症』。好似有五步,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接受。文中提及最常問『點解係我?』我問過,兩次,直到見到老豆攬住我喊講咗句點解唔係佢,那刻,我慶幸有個咁錫我嘅老豆,更慶幸有事嗰個唔係佢或者係我愛的人,漸漸的接受自己有cancer這事,就只是念」。

「由確診到現在,眼見身邊的人比我更難受,比我更著急。淚水雖在眼眶打轉,酒粒仍在。斷估嗰天無咁快想收走粒酒粒嘅,呢個業務用酒粒聽講好多人鍾意,你收走佢,佢哋屌到你飛天,哈。」

「這個時候,能笑的,要笑得更大力。」

在文尾,他又積極表示:「現在希望各位可以保留一點空間予自己及家人。別太多建議,會亂,身邊有專業的團隊處理身體小毛病的事宜,感謝。放心,無事嘅。我打慣逆境波。如常生活,生活如常。Love you all 😉 我知道我是被你們寵愛的。」

肺腺癌是甚麼?

肺腺癌被形容為「無聲癌症」,屬肺癌一種。到底肺腺癌是甚麼?到底有哪些高風險因素呢?

臨床腫瘤科專科劉健生醫生分享,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尤其在非吸煙者與女性中比例較高。除了吸煙,其他高風險因素包括:
  • 空氣污染(如PM2.5)
  • 長期暴露於二手煙
  • 職業性致癌物(如石棉、柴油廢氣)
  • 家族遺傳因素
  • 基因突變(如EGFR、ALK、ROS1等)
在亞洲地區,特別是香港,不少肺腺癌患者從不吸煙。這可能與基因背景、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有關。

劉醫生續指,早期肺腺癌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一旦有症狀,可能包括:

  • 持續性咳嗽(超過兩週)
  • 咳血或痰中帶血
  • 胸痛或胸悶
  • 聲音沙啞
  • 體重急速下降
  • 呼吸困難
如有以上情況,應及早求醫。

針對第四期肺腺癌,目前的主流治療選擇有哪些?劉醫生解釋,常見的治療包括:

  • 標靶治療(如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
  • 免疫治療(PD-1/PD-L1抑制劑)
  • 系統性化療
  • 放射治療(包括質子治療(proton)、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
  • 臨床試驗藥物(如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合併免疫治療)
他又補充,雖然第四期屬於晚期癌症,但不少患者透過標靶或免疫治療可達到長期穩定控制,甚至腫瘤縮小至幾乎看不見的情況。例如,有些EGFR突變患者接受口服標靶藥後,腫瘤明顯縮小,轉變為少量殘餘病灶,然後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SBRT),腫瘤多年來保持穩定。

隨著醫學界進步,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是革命性的進展:

  • 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副作用較低,效果明顯。
  • 免疫治療幫助身體自我辨識癌細胞,有些患者反應非常好,存活期顯著延長。


劉醫生指,一般來說,第四期肺腺癌過往(十年前數據)的中位存活期約為12個月,但因治療進步,近年患者大多存活數年。有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患者,接受相應標靶及後續治療,存活期可超過5年。

臨床腫瘤科專科 劉健生醫生

Text:Fion

圖片來源(部分):柯煒林fb、IG

1473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