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是甚麼?壓力可誘發躁鬱症!醫生拆解躁鬱症成因、特徵及治療方法

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是甚麼?壓力可誘發躁鬱症!醫生拆解躁鬱症成因、特徵及治療方法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5-09-16

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是甚麼?壓力可誘發躁鬱症!醫生拆解躁鬱症成因、特徵及治療方法

你是否曾經情緒異常高漲、精力充沛,但突然情緒又低落到失眠,甚至覺得生活失去希望?這些看似矛盾的情緒波動,可能與「躁鬱症」有關。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影響情緒起伏的精神疾病,患者在躁狂與抑鬱兩種極端情緒之間反覆徘徊,甚至可能同時經歷躁狂與抑鬱的混合狀態。躁鬱症成因複雜,症狀多變,如何及早診斷及治療?精神科專科潘曉樺醫生將帶大家認識躁鬱症,讓大眾更立體地了解此症,從而作出合適應對並對症下藥。

甚麼是「雙相情感障礙」?與思覺失調有何分別?

甚麼是「雙相情感障礙」?與思覺失調有何分別?

躁鬱症又稱「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情緒疾病,患者在躁狂與抑鬱之間交替徘徊,「躁鬱症的患者一般會出現躁狂和抑鬱兩種極端情緒,這兩種情緒可以交替出現,或者同時存在。」潘醫生解釋,「在躁狂期時,患者會情緒高漲,表現得精力充沛,滿腦子計劃,甚至表現過分自信。而在抑鬱期時,情緒會非常低落,對任何事情失去興趣,缺乏動力,甚至感到悲觀絕望。」

不少人容易將它和思覺失調混淆,她強調躁鬱症和思覺失調不同,「思覺失調患者一般會出現幻覺和妄想,但不會出現躁狂特徵。」

 

躁鬱症的發病率比想像更高

「躁鬱症的發病率其實比想像高,全球約有1%的人口受到影響,即每100人中有1人患有躁鬱症。」潘醫生指出,「以香港750萬人口計算,估算有7.5萬人受到躁鬱症影響。」這說明躁鬱症需要更多社會關注。

躁鬱症的症狀

躁鬱症的症狀

潘醫生提到,躁鬱症患者可能出現抑鬱或躁狂的徵狀,而兩者亦可以同時出現(混合發作)。

在躁狂發作時,患者的情緒會特別高漲且難以抑制。「躁鬱症患者可能表現得非常興奮,精力旺盛,甚至不睡覺也不會感到疲倦,但心情亦可以變得煩躁,容易與人發生爭執。」潘醫生補充,「他們的自信心異常高漲,腦海中湧現大量計劃。在此狀態下,患者容易出現過度消費、投資衝動,甚至進行高風險行為,例如超速駕駛或草率決策。這些行為可能對其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與財務狀況造成負面後果。」

而在鬱期則是完全相反,「患者可能感到悲觀絕望、精力明顯下降,連日常生活也難以應付,有些患者甚至會有自殺念頭。」至於躁鬱症患者混合情緒病發時,躁狂與抑鬱症狀就會同時出現,「躁鬱症患者可能既有出現情緒低落,又會有時出現躁期時的興奮表現,讓人難以理解他們的情緒狀態。」此外,患者在生理上亦有機會出現專注力難集中、長期疲憊、睡眠紊亂,以及暴食或厭食等情況。在躁鬱症症狀較為嚴重時,部分患者也有可能出現思覺失調的症狀。

 

躁鬱症的種類

潘醫生解釋,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躁鬱症分為以下其中兩類:躁鬱症一型:患者曾經歷為期多於一星期的躁狂發作,而且在此前或之後可能經歷輕度躁狂或抑鬱發作;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療。躁鬱症二型: 患者曾經歷輕度狂躁發作(持續四天或以上),以及抑鬱發作。

躁鬱症的成因

躁鬱症的成因

目前尚未有單一躁鬱症病發的原因。但潘醫生指出,躁鬱症病發多與家族遺傳、生理機能失調(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失去平衡)、心理及環境因素有關。「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有躁鬱症,子女的患病機率會大大增加。」可見躁鬱症與家族遺傳有所關連。此外,躁鬱的發病平均年齡多在年輕時,尤其以二十幾歲的青年和成年時期最為常見。

「有些躁鬱症患者可能因為經歷重大壓力事件時被觸發。」潘醫生建議,患者應及早尋求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協助,並且接受適切治療,以減輕病情對生活的影響。

診斷躁鬱症

如何診斷躁鬱症?

潘醫生表示診斷躁鬱症症狀容易與其他情緒病混淆,需要從多方面進行詳細了解。「我們會先了解患者是否有家族病史,並排除其他可能的生理疾病,例如甲狀腺功能異常。」醫生還會詳細詢問患者的發病細節,包括躁狂和抑鬱狀態的發病次數、持續時間和頻率,以及這些情緒波動對學業、工作或日常生活的影響。「為了更準確地診斷躁鬱症,亦會建議患者記錄每日的情緒變化,以便更全面地掌握症狀模式。」

躁鬱症的治療方法

躁鬱症的治療方法

那麼有甚麼治療躁鬱症的方法?潘醫生指,藥物治療對治療躁鬱症非常重要,並配合心理治療相輔相成。

躁鬱症藥物治療方面,主要包括:
  1. 情緒穩定劑(如鋰劑):適用於躁狂或抑鬱期,用於穩定情緒,並減少症狀復發。
  2. 新一代的抗思覺失調藥物:適用於躁狂或抑鬱期,副作用較少,能控制患者的情緒波動
  3. 抗抑鬱藥:需謹慎使用,避免誘發躁狂期症狀
躁鬱症心理治療方面,主要包括認知行為治療,能有效協助患者改善抑鬱情緒。此外,也建議患者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包括保持充足的睡眠,亦有助預防病發。

躁鬱症病情好轉後是否可以停藥?

不少躁鬱症患者都關心病情好轉後是否可以停藥。潘醫生強調,躁鬱症是一種反覆性極強的情緒疾病,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症狀復發。「即使症狀好轉,也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逐步調整藥物劑量,因此長期服藥對病情反覆的患者尤為重要。」

「曾有患者病識感較低,因躁狂期感到快樂而低估病情,認為不需要治療,自行停藥而導致病情復發。」而潘醫生指大多躁鬱症患者在鬱期均意識到不適而接受治療。治療躁鬱症過程充滿挑戰,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症狀加重或復發,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劑量或停藥,以穩定病情並減低復發風險。

醫生分享躁鬱症個案 鼓勵患者積極面對

最後潘曉樺醫生分享了一個躁鬱症的治療個案,勉勵患者勇敢面對病情,「曾經有一名年輕男士因嚴重躁鬱症需入院治療,當時他躁狂症狀明顯,情緒異常高漲,與人交談滔滔不絕,還表現出極度自信。失眠狀況非常嚴重,已經多天沒有睡覺,但精力還比以前旺盛。與此同時,他出現思覺失調症狀,相信自己與高官有聯繫,並邀請他參與特別的任務。但當別人不相信他的時候,心情便變得煩躁,也因此跟別人發生很多爭執。經診斷後,他接受抗思覺失調藥物及鎮靜劑治療,經過一段時間,他的情緒和行為逐步獲得改善。鎮靜劑亦逐步減量,並加入情緒穩定劑調控病情,最終出院恢復正常生活,這是醫生最期望看到的狀況。」

潘醫生呼籲,及早診斷和積極治療對躁鬱症至關重要。只要積極配合治療,再加上家人和朋友的陪伴與支持,就能大大降低復發的風險,幫助他們重拾正常生活。

 

(資料由精神科專科潘醫生提供)

 

特約資訊

58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