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心跳紊亂或是潛藏警號?醫生拆解心律不正原因、症狀及常見治療方法

心跳紊亂或是潛藏警號?醫生拆解心律不正原因、症狀及常見治療方法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5-11-07

心臟跳動是維持生命最基本的節奏,但當心臟出現快、慢或不規則的「亂拍」,其實可能是心律不正的徵兆。香港因心臟疾病而死亡的人數長期高企,而心律不正更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潛在健康隱患。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陳裕豪醫生表示,若出現心跳紊亂或胸口不適等情況,務必提高警覺,應立即就醫。

心律不正是甚麼?

心律不正指心臟跳動的節奏異常,可能出現:
  • 心跳過快(心搏過速)
  • 心跳過慢(心搏過緩)
  • 不規則跳動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陳裕豪醫生指出,成因包括高血壓、冠心病、心瓣膜問題、糖尿病,亦與吸煙、飲酒、長期壓力、失眠,甚至某些藥物有關。

心律不正常見症狀

心律不正可以短暫或持續,主要表現包括:
  • 心跳突然加快、減慢或節奏混亂
  • 頭暈、氣促、胸悶,甚至暈倒
  • 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但其實有中風或心衰風險
特別是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之一,可大幅增加中風機率,高齡人士及慢性病患者尤須留意。

中大發現心臟手術前進行運動復康訓練可加快病人術後康復

心律不正如何診斷?4大常見檢查

若懷疑心律不正,醫生通常會進一步安排檢查:
  • 24小時心電圖(Holter監測):監測長時間心跳,檢查突發異常
  • 運動心電圖:觀察運動時心臟反應
  • 心臟超聲波(ECHO):檢查心臟結構和泵血功能
  • 血液檢查:排除電解質或甲狀腺問題

心律不正治療方案有哪些?

不同類型心律不正需要不同處理方式:
  • 藥物治療:如抗心律不正藥、抗凝血藥(防止中風)、β阻斷劑或鈣離子拮抗劑穩定心跳。
  • 介入治療:包括心臟起搏器(治療心跳過慢)、射頻消融術(根治異常電路)、左心耳封堵術(減低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風險)。
  • 部分患者或同時患有冠心病,需通波仔(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植入新型心臟支架,以減低血管再阻塞及增加血管彈性。陳裕豪指出,支架治療已趨向塗藥及可溶性設計,令出血及復原期風險進一步降低。

醫生分享5大預防心律不正貼士?

陳裕豪醫生建議:
  • 控制三高(血壓、血糖、血脂)
  • 戒煙限酒、維持理想體重
  • 每週保持規律運動,並確保足夠睡眠
  • 減壓,避免過勞
  • 如有家族病史,及早接受心臟檢查

做運動的好處-定期運動

陳裕豪醫生提醒,如出現心跳紊亂、頭暈、胸口不適等症狀,切勿掉以輕心,應盡快求醫。只要警覺症狀、及早檢查、積極治療,再配合健康生活習慣,雖然未必能百分百掌控心跳節奏,但絕對可以減低發病風險,大部分患者仍能保持正常生活。守護心臟健康。記住——預防永遠比治療重要!

新一年健心跑強勢回歸!世界心臟日「健心跑」再次於烏溪沙青年新村火熱上演!不論你鐘意輕鬆跑抑或想挑戰極限,3K、10K賽道照顧晒各位跑友需求,仲有400米x2親子接力賽,一邊熱血跑步,一邊強健心臟!了解更多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