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便秘(12歲或以上) > 
														結直腸癌
									
	結直腸癌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02-10
                                            簡介
根據2008年香港癌症資料中心的數據顯示,結直腸癌是本港第二常見的癌症,其病發率僅次於肺癌,自1998至2008年,大腸癌的患者人數一直上升,相信有機會取代肺癌成為最常見的癌症。
病徵
- 排便出血;
 - 排便習慣改變,如持續出現便秘或大便頻密;
 - 大便變得幼細及大便後便意未能消除;
 - 糞便帶有黏液;
 - 腹痛或絞痛;
 - 體重突然減輕;
 - 貧血症狀。
 
高危人士和成因
- 長期攝取過量動物性脂肪及蛋白質食物,並進食過少纖維(包括蔬菜和水果)。
 - 遺傳因素(約5%的結直腸癌個案受遺傳因素影響),以下2個遺傳因素會增加結直腸癌的風險﹕
- 「遺傳性非瘜肉結直腸癌綜合症」(HNPCC) ;或
 - 「家族性結直腸瘜肉綜合症」(FAP);
 - 平常缺乏運動;
 - 吸煙和過量飲酒的人士。
 
 
預防
- 減少脂肪的攝取量和多進食高纖維質的食物。如水果、蔬菜、五穀類。
 - 多做運動以增加腸臟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從而減低大腸內膜接觸糞便內致癌物的機會。
 
治療
- 外科手術:現時的主要治療方法,而微創手術更有助縮短復元時間及減少手術對外觀的影響 (例如手術留下的疤痕),不過當腫瘤已開始影響淋巴結,醫生會於手術後建議患者接受輔助化療。
 - 輔助化療:化學治療是利用抗癌藥物去殺死癌細胞,傳統的化療藥物以滴注為主,對患者造成多方面的影響。近年來國際已開始改用口服化療藥物取代傳統滴注化療藥物,口服化療藥物的療效媲美傳統滴注化療藥物,而且副作用較輕微,患者亦不用長時間入院,有助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
 - 標靶治療:針對復發性及擴散性大腸癌患者,標靶治療可以提升治療療效及存活率。
 
20次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