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嘶啞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2-03-05
簡介
出現聲音嘶啞、聲沙、低沉,大多數是由於聲帶發炎、水腫、聲帶節結或瘜肉、甚至乎喉癌所引致。病情上可分為慢性及急性。
病徵
出現聲音沙啞,甚至失去聲音。
一般來說,良性(即非癌症)主要有兩種結構性病變包括:
- 生繭:聲帶紅腫並凸起一粒圓點。
- 瘜肉:聲帶紅腫部份比繭更大更長。
高危人士和成因
慢性成因多為職業造成,患者因工作需要而經常說話,加上用氣、發聲不當而出現勞損,便會聲沙,如教師、歌手、推銷員等,從事以上職業皆屬高危人士,而且有機會翻發。
急性成因包括咽喉受過濾性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一般可於數天內痊癒。
聲沙有時不一定與聲帶發炎有關,有可能是頭部及頸部患癌的病徵,亦有可能因神經系統疾病影響聲帶活動,從而出現聲沙。此外,進行甲狀腺、心、肺等手術也有機會因犧牲了神經線而失聲。
預防
應注意護理聲線,戒除不正確的說話方式:
- 避免長時間不停用聲。
- 減慢說話速度。
- 不要刻意提高或壓低聲線,以免過度刺激聲帶。
- 在人多吵雜的地方,可用手勢輔助代替高聲說話。
- 儘量避免「清喉嚨」的舉動,因為聲帶摩擦太劇烈的話,會更易受損,應以吞嚥或飲水代替。
- 戒煙、咖啡、濃茶、酒精、辛辣、油膩、煎炸等利尿或刺激喉嚨分泌的食品。
- 每天應飲用大約6杯水或,飲至小便清徹無色為佳。
治療
一般而言,只要休息充裕,普通聲帶生繭皆可自行痊癒。但若聲沙情況超過兩星期,便須求醫,以藥物消炎、消腫。至於慢性失聲的成因為錯誤運用聲帶,故患者若要徹底改善聲沙,則需配合言語治療改善發聲技巧,訓練聲帶的活動達到正常或可接受的水平。
10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