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2-12-14
簡介
當腸臟發揮正常功能時,食物及液體會由胃部移到小腸再到結腸,進行消化和吸收。有時候,附在小腸壁的細胞卻會因受到感染或刺激而不能正常地從食物吸收水份及營養。在這情況下,腸臟的活動和分泌會增加,造成腹瀉。
種類和成因
腹瀉可分成兩類:非感染型腹瀉及感染型腹瀉(如旅行者腹瀉)。前者可由緊張或因飲食刺激引起;後者往往由不潔食水或食物中的細菌和病毒所引起。
預防
在旅途中品嘗地道佳餚確是一件賞心樂事。但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 只喝樽裝水或熱飲品;
- 只吃由自己去皮的水果;
- 確保食物徹底煮熟及要熱食。
不要:
- 直接飲用水喉水或食用冰塊;
- 吃連皮的水果;
- 吃生的蔬菜或沙津;
- 吃未經煮熟透或生的肉類、魚或海鮮;
- 喝未經消毒的牛奶或進食其他奶類製品;
- 光顧售賣食物的小販。
治療
腹瀉是旅行人士很容易患上的疾病。假如你在旅程中出現腹瀉現象,請注意以下事項:
- 防止脫水及應補充失去的水份和電解質,可以喝樽裝水、清湯或鮮果汁等。
- 起初只喝熱的飲品,繼而吃些淡口的食物,直至病情好轉為止。
- 建議你出門旅行前應帶備止瀉藥物,因為你未必能在目的地買到你想要的藥物。
- 假如你腹瀉超過2天、發燒超過華氏101度、或糞便中帶血或黏液,請即睇醫生。
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