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心臟衰竭藥物治療新突破 提高心臟衰竭存活率減少死亡風險

香港這個生活急速的大都市,其實隱藏著不少都市頑疾,就例如經常被低估的心臟衰竭。心臟科醫生指出,心臟衰竭症狀除了會影響日常生活外,存活率亦不高,嚴重的話更會危及生命。不過只要適當用藥,就能重回正常生活,心臟衰竭存活率亦得以提高。 心臟衰竭症狀影響生活 患者身心受創 心臟科專科繆建文醫生指出,心臟衰竭是由於心臟泵血功能出現問題,導致血液不能有效地輸送至各器官,以致出現喘氣、疲勞、體力不足、水腫等症狀,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甚至無法進行任何體力活動,大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及社交,患者甚至會出現抑鬱等負面情緒。「心臟衰竭初期病徵不算明顯,亦容易同其他疾病混淆,導致經常被延誤治療,發現時情況已去到很嚴重的地步,故如出現類似症狀應立即求醫。」 心臟科專科繆建文醫生 了解心臟衰竭原因 制定最合適治療方案 要治療心臟衰竭,先要找出心功能損壞的病理原因及程度。繆醫生指出,現時常見的檢測方法是利用心臟超聲波檢查,去了解患者的心臟結構及射血分數。「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的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tion)低於40%或以下(正常值為50%或以上),我們就會將之介定為低收縮射血分數的病人,這類病人的長遠病情展望通常比較不理想。不過在治療層面上,隨著醫學的進步,用以治療低收縮射血分數心臟衰竭的藥物,反而有較大突破。」 心臟衰竭新藥療效顯著 增加心臟衰竭存活率 過去的傳統藥物只能幫助控制心臟衰竭症狀,未能緩阻心臟衰竭的過程,但新一代藥物已有很大改進,更有效改善病情,緩解心臟衰竭患者的症狀,同時增加心臟衰竭存活率。 繆醫生指,新一代心臟衰竭藥物既可增強心臟的保護性神經內分泌系統(利鈉系統),同時亦可抑制有害的RAAS荷爾蒙系統,減慢病情惡化,特別適用於輕至中度心臟衰竭且射血指數低的患者。研究顯示,新一代藥物能減少患者因心臟衰竭而入院及其死亡風險,比傳統藥物額外減低20%。 最後,繆醫生鼓勵,除了積極接受心臟衰竭藥物治療,心臟衰竭患者飲食及生活習慣,都要控制得宜,不但病情得以改善,還可以重拾正常生活,繼續做你最愛的運動、到你最愛的地方旅遊!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心臟衰竭治療】藥物可控制心臟衰竭症狀-減輕心跳加速、水腫、氣喘

心臟一旦受到退化或病患的影響,日漸衰弱,就可能會形成心臟衰竭,未能為身體輸送足夠的血液,繼而就會出現呼吸困難、氣促、疲倦及水腫等心臟衰竭症狀。儘管心臟衰竭症狀會影響日常生活,其實只要接受藥物治療及做好自我管理,,心臟衰竭患者存活率也可提高,享受人生。 心臟衰竭有心無力 走幾步即喘不停 心臟衰竭是成年人入院的主要原因,佔所有心臟病的三分一個案,心臟衰竭存活率亦不高,五年只有約五成。 心臟科專科醫生劉育港指出,初期的病人可以毫無心臟衰竭症狀,慢慢才出現氣促及疲倦乏力等常見症狀,運動時會氣喘、休息時也會氣促,嚴重時, 睡眠質素亦可變差。「唔好話追巴士,行幾步已經喘晒氣,上唔到樓梯,真係乜嘢都做唔到」。 心臟科專科劉育港醫生 除此以外,由於心臟無力泵出血液,因而可能會倒流回肺部而引起肺積水,令心臟衰竭病人「瞓瞓下扎醒,要坐起身抖氣」。當心臟衰竭加劇時,病人更可能需要換心才能保命。 種種心臟衰竭症狀,都對病人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少心臟衰竭的病人亦有疑惑,患心臟衰竭能否繼續做運動,又或出門旅行或搭飛機? 配合適當心臟衰竭治療 有效改善心臟健康 劉醫生表示,心臟衰竭的治療可分為針對性及非針對性,前者是治理引致心臟衰竭的病因,例如有冠心病、血壓高等。 而非針對性治療主要是利用抗心臟衰竭藥物,加強心臟泵血功能,減輕心肌負擔,以防止病情惡化。常用的抗心臟衰竭藥物包括血管緊張素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ß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ARNI)等。臨床研究顯示,使用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ARNI,能把心臟衰竭的入院及死亡率進一步減低近兩成,增加心臟衰竭患者存活率。 劉醫生強調,心臟衰竭並非無藥可醫,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患者做好自我管理,穩定病情後即可如常生活,「做得返同年齡的人可以做的事」,例如做合適的運動及離港外遊等等。 運動提升心肺功能 心臟衰竭也有食療? 「運動可以改善引致心臟衰竭的風險因素,如三高及體重等等,並且可以強壯心臟肌肉,幫助發揮心臟的最佳功能。」劉醫生稱,每日做三十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持續三個月已可令心肺功能增強三成。保持身體和心臟健康,不但可以舒緩心臟衰竭的症狀,減慢病情惡化,也避免肌肉在缺乏運動下變得萎縮無力。 他亦建議市民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要吸煙及盡量少飲酒,飲食宜清淡及多纖維,,加上適量運動,除了可以預防冠心病及三高,亦有助減低患上心臟衰竭的機會。

繼續閱讀
生活管理
心臟衰竭食療7大要訣!保持心臟健康 提高心臟衰竭存活率!

心臟衰竭是一種慢性疾病,症狀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得越來越嚴重,要延緩病情惡化和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除了使用藥物治療外,食療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心臟衰竭病人與一般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飲食習慣亦大有不同。下面7個維持心臟健康飲食提案,能為心臟衰竭患者更全面地控制病情,打造一顆更強而有力的健康心臟。 心臟衰竭食療一、少吃鹽分高的食物 我們平時每餐的鈉含量不應超過2,000毫克,因為攝取太多鹽分會容易造成水腫,影響血壓,導致呼吸不順的問題更加嚴重,甚至影響心臟健康。我們可以自己在家烹調食物,避免出外用餐,也要減少吃醃製、燻製及滷製的加工食品和罐頭,這樣才能有效減低鹽分的攝取。 心臟衰竭食療二、多吃含豐富纖維的食物 現在很多香港人每日攝取的膳食纖維都嚴重不足,其實我們每天應該要攝取25至35克的膳食纖維,既能維持腸道健康,又能控制血糖和膽固醇水平,有助維持心臟健康。不過不要覺得好就過量攝取,不然會對腸道做成太大負擔的。。 心臟衰竭食療三、限制脂肪的攝取 脂肪原本是種能為人體提供大量能量的食物成份,但問題在於如果過量攝取,就會大大增加患上心血管慢性疾病的機會,同時容易造成動脈硬化問題。 我們能夠透過選擇食材來限制脂肪的攝取,例如減少吃紅肉和多吃魚類等,還能改變烹調的手法,多用蒸和焗的方法,減少使用煎炸,這樣就能吃得更健康了。 心臟衰竭食療四、飲用較少水量 心臟衰竭患者的心臟不能正常工作下,身體排水的功能也會受到損害,容易造成下肢水腫和體重增加的問題,嚴重還可能造成肺積水等心臟衰竭症狀,須緊急送醫治理。因此,心臟衰竭患者應比常人攝取更少的水分。 對病人來說,一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指示,將每天飲水量控制在 1000~1500mL,如果口渴難受,可含碎冰塊或用冰水漱口,這樣能有效減輕口渴的感覺。 心臟衰竭食療五、適量補充鉀質 維持心臟活動最重要的成分是鉀,然而在治療期間,心臟衰竭患者因為經常使用利尿劑的關係,會將大量鉀質排出體外。所以患者不妨多進食香蕉、西蘭花、西洋菜、西柚、橙和番茄等高鉀食物。 不過亦不用過於擔心,醫生亦會視乎情況給病人處方鉀劑,來維持病人血液中之鉀質濃度。 心臟衰竭食療六、不飲酒食煙 煙酒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是有害之物,而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更有大害。 酒精會直接損害心肌,過量飲酒還會形成「酒精性心肌病變」,進一步加劇心臟衰竭病情的惡化。而煙草中的尼古丁,則會刺激腎上腺素排入血液,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加劇心臟的負擔,引起高血壓、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問題。 心臟衰竭食療七、遵從醫囑定時服藥 心臟衰竭屬於慢性病,不能完全根治。所以除了透過飲食調適外,也要從藥物治療着手,兩者配合以減輕心臟的負擔。透過服用抗心臟衰竭藥,可以有效紓緩病徵、延緩病情惡化及降低死亡風險。目前常用藥物包括有: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s) /血管緊張素II接受體阻擋劑 (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 ARB) -乙型阻斷劑 (Beta Blocker, BB) -利尿劑 (Diuretics) -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 MRA) -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製劑 (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 ARNI)) 在醫生處方後,病人一定要記得按時服用,切勿擅自停藥或更改藥物劑量。同時,未經醫生指示,切勿隨便使用其他藥物,包括保健產品、中藥、中成藥或西藥。每個人在用藥後都會有不一樣的反應,病人可以將用藥上的困難告知醫生或藥劑師,讓他們了解你的情況, 並視乎個別情形或會改變劑量或藥物,從而改善療效和令到心臟衰竭的治療過程變得更舒適。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生活管理
【心臟衰竭】心臟大、心跳快可能是心臟衰竭先兆!小心心臟衰竭潛伏多時

心臟疾病常列香港致命疾病首三位,所以極受市民的關注,不過一般人所認知的心臟病多與冠心病掛勾,往往不了解心臟病實際泛指各類與心臟有關的疾病,在當中致死率同樣非常高的還有心臟衰竭。 根據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的一份問卷調查中,發現超過6成受訪者低估心臟衰竭導致的死亡率,更有超過9成受訪者認為社會對心臟衰竭支援不足。這種現象與民間許多關於心臟衰竭的錯誤認知不無關係,例如經常聽到許多人說:「心臟夠大,又心跳快,點會有心臟衰竭?」 但實際上心臟變大,反而是心臟衰竭早期先兆。很多人往往就是忽略了這些症狀,延誤了最佳治癒心臟衰竭的時間,甚至威脅生命的安全。 大心臟有大問題 正常人的心臟如同拳頭大小,並分為兩個部分,身體用過的無氧血會先流回心臟的右半部分,由右半部分泵到肺部與氧氣結合,再由左半部分把帶氧血泵回身體各個部位。 那麼擁有比正常人更大的心臟對我們的心臟健康來說意味着甚麼呢?我們首先要理解,心臟的功能主要是由心臟肌肉呈現的,當需要泵動時,心臟肌肉就會圍成一個空腔,等待血液回填後再將血液擠出。 而心臟變大主要有兩個可能,一是心室變大,二是心臟壁變厚,也即是心肌肥厚。前者意味着當心室越大時,心肌就需要更大的力量才能把心室裡的血液擠回全身,而後者則代表心肌變得肥大鬆散,削弱了心泵血能力。 因此,心臟越大,心肌的負荷就會越大,當心肌缺乏足夠的力量時,輸送到全身的血液就會減少,導致身體機能變弱和衰退,最終形成心臟衰竭。 心臟衰竭症狀︰心臟越弱越是跳得快 另一個有關心臟健康的錯誤認知是關於心臟跳動的速率,有很多人直覺上會認為心臟怦怦跳是心臟健康有力的表現,但實際上,就是因為心臟缺乏力量,先要「跳多幾下」,才能把血液泵回全身。 正常人的心跳速率不應過快或是過慢,並維持在每分鐘60至100下。我們平時在運動、服用烈酒、濃茶、濃咖啡後,亦或是在情緒激動時,心跳有可能會超過每分鐘過100, 這是正常現象,不用過於擔心。然而,經常有不明原因的心悸,亦或是因為心跳過慢而出現頭暈或乏力的症狀,那就要小心注意是不是心臟衰竭症狀了。 及早發現是治療心臟衰竭關鍵 心臟衰竭被人忽略的原因,除了是大眾對其錯誤的認知外,還與心臟衰竭症狀不明確有很大的關係。早期心臟衰竭症狀一般是咳嗽、易倦、水腫、心跳快和胸悶等,與很多呼吸道疾病症狀相近。而老人、女性、有糖尿病的人對痛的耐受度與其他人不一樣,會更容易忽略身體發出這些心臟衰竭的警號,當到出現胸口劇痛或是咳嗽帶血的時候,病情往往已經發展到晚期心臟衰竭。 定期的身體檢查對於治療心臟衰竭非常關鍵,醫生能夠從一些症狀中判斷病人的心臟健康情況,從而盡早介入治療。早期心臟衰竭可以透過飲食控制和一般的藥物治療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即使是晚期的心臟衰竭病患,得謝於近年藥物研發的突破,例如服用新一代的雙效藥物 ARNI,亦能維持一定的生活質量。 預防勝於治療,即使是沒有心臟衰竭的朋友,平日也要保持「少鹽、少糖、少油」的健康飲食習慣,以及進行規律的帶氧運動,保持心臟健康,這樣才能好好善待伴我們一生的心臟。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心臟衰竭】年長及更年期後女性為心臟衰竭高危群!女性病徵較複雜嚴重

提起心臟衰竭,許多人認為男性比女性較易患上。但實際上,隨着年齡增長,心臟衰竭患者的男女比例差別逐漸縮小,反映當年齡上升,女性患上心臟衰竭的風險亦驟然上升,因此女性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更年期後缺乏荷爾蒙 心臟健康易受損 研究顯示,女性心臟衰竭發病的年齡一般較男性遲約五年,心臟科專科李健棠醫生解釋:「女性荷爾蒙有助維持血管彈性,對心臟健康有保護作用。當進入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失去對心臟的保護,導致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隨之上升。」 心臟科專科李健棠醫生 除了發病年齡外,男女患心臟衰竭的成因亦大不同。李醫生指出,男性患者約六成是由冠心病所致;而女性患者的心臟衰竭成因較為複雜,較常見為高血壓及糖尿病。另外,部份曾生育的女士會出現圍生期心肌病變(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亦有女性因為情緒影響而形成壓力性心肌病變,而接受癌症化療有機會影響心臟功能,亦是導致女性患上心臟衰竭的成因。」 心臟衰竭症狀多 女性較男性嚴重 男性患者以收縮型心臟衰竭為主,女性則主要為紓張型心臟衰竭,女性死亡率亦較男性低15-20%。不過,女性的心臟衰竭症狀往往較男性明顯。李醫生表示:「女性患者出現氣喘、腳腫、肺水腫的程度通常較男士嚴重,入院風險亦較高,活動能力亦受到限制。不少病人因此而情緒低落,甚至出現抑鬱症狀,以至變得消極,未有按時服藥及接受復康治療,造成惡性循環,令病情惡化。」 積極治療心臟衰竭及控制飲食 可提升心臟衰竭存活率 雖然心臟衰竭是嚴重的慢性疾病但只要及早配合適當治療,並控制飲食,心臟衰竭病情和生活質素都可獲改善。李醫生解釋:「治療心臟衰竭的第一步是針對致病的根源,例如若成因是糖尿病,就先要控制血糖水平。然後再用藥於改善心臟衰竭存活率的方面。 近年一款雙效藥物「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NI),治療心臟衰竭的成效十分顯著。ARNI結合了雙重病理機制,能夠增強心臟的保護性神經分泌系統,同時抑制有害分泌系統,改善血管舒張功能,減慢病情惡化。研究顯示,傳統藥物可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0-30%,而ARNI 更可使心臟衰竭患者入院率及死亡率再下降約兩成。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生活管理
醫生建議
【心臟衰竭飲食】心臟科醫生:多鹽多油影響心臟健康!佳節盡慶同時慎防心臟衰竭惡化

過時過節,親友相聚難免歡聚唱飲一番,不過對於心臟衰竭患者,節日飲食上就要格外留神。假如心臟衰竭患者飲食毫不節制,隨時會令心臟衰竭症狀及病情惡化。心臟科醫生提醒,多鹽、多油的食物要避免! 節日不節制飲食 心臟衰竭症狀可惡化 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發揮正常功能,不能輸送足夠血液量以供應身體需求,可影響多個器官,嚴重可致猝死。心臟衰竭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疾病,事實上,心臟衰竭存活率甚至比癌症更低。飲食習慣於控制心臟衰竭病情上致關重要,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表示,在他經驗中有不少心臟衰竭患者在節日過後心臟健康有突然變差的情況。 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 張醫生講解:「有些病人在節日期間因為外出用膳的機會增加,於是進食了多鹽、多油的食物,亦有病人因為經常相約親友飲茶聚會,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的水份,這都會對心臟衰竭病情帶來負面影響。」 聖保祿醫院心臟科專科張志揚醫生表示,飲食與控制心臟衰竭病情有莫大的關係。他曾看過有心臟衰竭患者病情一直控制得相當理想,但在節日過後情況卻突然變差,原來就是因為病人在節日慶祝中放肆吃喝。 心臟衰竭食療注意事項:少鹽、少油、控制飲水量 張醫生表示,控制水份及鹽份的攝取是治療心臟衰竭非常重要的一步,,心臟衰竭病人飲食需以清淡為主,高鈉、多油、濃味的的食物必須避免,就連每日的飲水量也要精準,以免造成肺積水。一般人常說的每日八杯水,對患有心臟衰竭人士來說也會帶來威脅,患者必須按醫生指示將每日的水份攝取量控制在1000至2000毫升。張醫生提醒,在節日期間最容易鬆懈,病人應格外留神,切忌豪飲豪食。 心臟衰竭影響日常生活、睡眠、工作 心臟衰竭病徵可以很影響,病人生活,無論飲食以致活動能力都會受到限制,令生活質素大受影響。張醫生續稱:「心臟衰竭病人會出現腳腫、心臟不適、呼吸困難、氣喘等病徵,從而影響活動能力。心臟衰竭病人初期沒有明顯徵狀,隨着病情惡化至第二級,病人進行輕度運動(如行樓梯)即會感到氣喘不適; 到第三級,病人作簡單日常生活(如做家務)便會氣喘;至最嚴重的第四級,病人即使在靜止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 部份病人因此而不能工作,日常及社交生活也受影響,無論是生理、心理,以致家庭經濟也會構成壓力,令生活質素會大幅下降。 新型藥物治療成效高 提高心臟衰竭存活率 張醫生指出,在治療方面,隨着醫藥進步,近年有新型藥物面世,可令病人生活質素改善。新一代藥物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血管緊張素受體抑制劑(ARNI),臨床數據顯示能降低心臟衰竭患者的住院風險及死亡率,心臟衰竭存活率得以大大增加。而且其安全性高,可長期服用,有效減輕心臟衰竭症狀、控制病情。令心臟衰竭患者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素亦得以提升。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新一代藥物治療,讓心臟衰竭患者重燃希望

曾兩度中風的日本殿堂級男歌手西城秀樹,剛完成出道45周年的演唱會,就因心臟衰竭而逝世,令人無限惋惜。 在今天,儘管心臟衰竭存活率比許多癌症還要低,但大眾仍經常低估其嚴重性,加上心臟衰竭早期症狀並不明顯,難以察覺,以致容易造成延誤治療,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心臟衰竭症狀出沒注意 氣喘、腳腫勿輕視 氣喘、體力下降、腳腫這些症狀許多人都會有,但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這可能是心臟衰竭的症狀早期先兆。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維峰指出,心臟衰竭早期並沒有明顯症狀,許多患者往往以為是肺部或呼吸道出現問題,甚少聯想到是心臟衰竭症狀,引致延誤治療。根據紐約心臟協會的資料顯示,心臟衰竭可按病徵的嚴重性分成四個階段,去到末期的心臟衰竭患者,一般已無法進行任何體力活動,即使在靜止的狀態下如坐下、睡覺也會喘氣,以致日常生活質素受到嚴重影響。 重燃重症者希望 新藥有助提升生活質素 早期的患者往往透過心臟衰竭食療,改變飲食習慣,有需要時會輔以一定的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但梁醫生指,若病情持續惡化,則很可能需要進行心臟儀器植入手術,最後甚至要輪候心臟移植續命。可惜,心臟輪候需時,病人未必等得及捐心。 不過,隨著心臟衰竭藥物研發不斷突破,今天在控制病情上已經大有改善。例如在近年引入香港的新一代雙效藥物「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血管收縮素受體抑制劑(ARNI)」,就能增強心臟肌肉的收縮能力,改善血管舒張及泵血功能。尤其對心臟衰竭病情較嚴重的患者來說,療效更為顯著。 梁醫生其中一名30多歲的晚期心臟衰竭重症患者,因急性心肌炎導致心臟衰竭,只剩下只有約兩成的心臟功能。在患病初期他還可以傳統藥物控制病情,然而到後來情況愈變愈差,到最後行動需要輪椅輔助,生活大受影響。 心臟科專科梁維峰醫生 不幸的是,他經診斷後發現不宜進行心臟儀器植入手術,亦不能換心,病情岌岌可危。其後,他在梁醫生建議下改用的新一代心臟衰竭藥物 ARNI,在服藥僅3個星期後心臟功能已慢慢回復,可以自己走路,病情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重拾正常生活。 最後,梁醫生提醒市民,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應多注意控制三高、保持「少鹽、少糖、少油」的良好飲食習慣,而且戒煙戒酒,保持心臟健康,這樣就能大大減低患上心臟衰竭的風險了。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手術非治療心臟衰竭唯一選擇!新藥物讓患者重拾美好人生

最致命的疾病,往往是那些隱蔽性最強的疾病,像是突發性心臟病,在病發前近半數人都是毫無先兆,最終很可能因為延誤治療而喪失寶貴的性命。突發性心臟病釀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病根往往潛伏在身體許久,而心臟衰竭就是其中最容易令人忽視的「幕後黑手」,早期心臟衰竭不容易察覺,直到有明顯嚴重症狀時,病情有機會已發展到中後期了。 根據資料顯示,全港因心臟病入院的數字中,就約有三分一是心臟衰竭患者,情況相當普遍。隨著人口老化及都市病的影響下,心臟衰竭的人數預計還會持續上升,而且出現年輕化的趨勢。 成因眾多 心臟衰竭症狀難察覺 心臟科專科梁國輝醫生說,心臟衰竭是心臟缺乏足夠的泵血能力,來滿足身體細胞的血液及養分需要。心臟衰竭成因眾多,常見的有缺血性心臟病、高血壓、過濾性病毒、甲狀腺及心瓣疾病等。 然而早期心臟衰竭症狀不容易察覺,有些病人會出現氣喘、疲勞、水腫等症狀,易誤以為是肺部或呼吸道疾病。然而,以上提及的病人甚至會以為是身體一時過勞或身體因年齡而變差,而忽視其存在,最終導致延誤治療心臟衰竭。 很多時病人是在例行身體檢查或到心臟衰竭症狀發作時才發現,故梁醫生建議大家,若有長期身體不適,最好及早求醫作心臟檢查。 心臟科專科梁國輝醫生 新一代心臟衰竭藥物治療新突破 重燃患者生活希望 心臟衰竭是長期慢性疾病,一旦患上,心臟衰竭症狀會逐漸影響日常生活,患者的社交生活和自理能力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心臟衰竭一直以來被認定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疾病,隨著藥物研發上的突破,今天的情況已經大有不同。 梁醫生指出,過往用於治療心臟衰竭的傳統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酵素抑制劑(ACEI)等一線藥物,雖然可以幫助減低心臟負荷,但卻未能完全緩阻心臟衰竭的過程。 然而近年引入香港的新一代雙效藥物『腦啡肽酶抑制劑配合血管收縮素受體抑制劑(ARNI)』,則能從根本增強心臟肌肉的收縮能力,改善血管舒張及泵血功能,控制同時減慢病情惡化,對於心臟衰竭2期或以上的病人,療效尤其顯著。 在梁醫生的病人當中,就曾有一名熱愛旅行的患者,因心臟衰竭無法應付旅行所需的體力及精神,而變得鬱鬱寡歡。但自從這位患者開始接受了新一代藥物治療後,體力已經大有改善,讓他重拾喜愛的旅行生活。 心臟衰竭雖不能完全根治,但幸運的是,在今天只要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心臟衰竭患者仍有機會重拾美好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