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資訊

治療資訊

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

鼻瘜肉是鼻腔黏膜水腫的增生物,外觀多為白色,表面光滑。鼻瘜肉一般長在兩側鼻腔內,憑肉眼未必能夠看到。鼻瘜肉體積較小的話,患者通常不會有異樣的感覺。不過,如鼻黏膜在反覆的感染之下,鼻瘜肉體積增長,便會令患者出現各種不適,更會進一步導致慢性鼻竇炎。

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的常見控制方法
鼻腔噴霧劑
類固醇
手術
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與「二型炎症」的關係

過往,醫療界對鼻瘜肉的產生原因並沒有明確答案。

近年,有科學研究證實,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可能和人體內的一種特殊炎症「二型炎症」有關,60-80%的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患者都受到二型炎症的影響。1 如果患者使用的控制方法並沒有針對二型炎症,雖然有短期的舒緩效果,但未能提供長效的舒解,並且在接受治療之後再次復發。2,3

現時醫療界已有嶄新的治療方法—生物製劑,能專門針對引起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的炎性細胞,抑制過敏反應,從而減少鼻塞和縮小鼻瘜肉2

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的治療方法

一般而言,醫生會先推薦病人使用常見的控制方法。如果使用鼻噴劑及類固醇的治療效果欠佳,或是長期使用仍未能阻止復發,醫生便會建議病人採用手術。手術是由醫生利用內窺鏡探視鼻腔,把有問題的鼻竇組織清除和疏通。4 不過,手術後18個月,約四成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的病人會出現鼻瘜肉再生,接近九成會症狀復發。5

最新的治療方法—生物製劑,能有效針對二型炎症引起的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生物製劑能阻截發炎訊息,從而控制由二型炎症引起的慢性鼻竇炎伴鼻瘜肉,可以減少口服類固醇的使用,並令鼻瘜肉縮小及消失。

生物製劑功效7

快速並持續
改善鼻塞與阻塞

顯著改善嗅覺

顯著降低
鼻竇混濁度

降低全身性類固醇與鼻竇手術的需求

顯著改善生活質素

改善肺功能和
氣喘控制

生物製劑常見的副作用6

注射部位
發紅和痕癢

咽喉疼痛

結膜炎

關節痛

嗜酸性粒細胞
增多

如受到任何不良反應的困擾,應儘快向醫護人員尋求協助。6

參考資料:

  1. Zhang Y,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7 Nov;140(5):1230-1239.
  2. Gandhi NA, et al.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2016;15(1):35-50.
  3. Bassiouni A, et al. Laryngoscope. 2013;123:36-41.
  4. Fokkens WJ, et al. Rhinology. 2020 Feb 20;58(Suppl S29):1-464.
  5. DeConde AS, et al. Laryngoscope. 2017;127(3):550-555.
  6. Sanofi Hong Kong, data on file.
  7. Bachert C, et al. Lancet. 2019;394(10209):1638-1650.
嚴重哮喘

據統計,本港約有33萬名哮喘患者,當中患有嚴重哮喘的人士佔3%至10%,每年更平均有70至90人死於哮喘病發 1,2。哮喘患者如接觸到刺激氣管的物質,就會令氣管壁周圍的肌肉收緊,氣管收窄和發炎,病徵包括3

咳嗽

胸口有壓迫感

喘鳴

呼吸困難

嚴重哮喘的患者即使服用高劑量的哮喘藥物,仍未能有效控制病情。他們幾乎所有時間都呼吸困難,哮喘經常發作,並且需要入院治療,程度危及性命。2

現時仍未有完全根治哮喘的藥物,患者需要按醫生指示,按時服用處方藥物來控制病情,再加以適當護理。假如把病情控制得當,患者也能擁有和一般人無異的生活質素。

哮喘的常見控制方法4
混合形含類固醇吸入劑
長效支氣管氣管擴張劑
口服類固醇
嚴重哮喘與「二型炎症」的關係

哮喘的成因很多時與遺傳體質有關,再由外在的致敏原誘發病症。近年,有研究發現哮喘可分為「二型哮喘」
(Type 2 asthma)和非二型哮喘(non-type 2 asthma)。而二型哮喘約佔整體哮喘患者的50至70%,主要由白血球分泌的細胞激素(白介素 IL-4、IL-5 和 IL-13)所造成。5,6

針對二型嚴重哮喘而研發的生物製劑,可以大大降低哮喘急性惡化率,同時改善肺功能,減少對口服類固醇的使用量和依賴性。7

嚴重哮喘的最新控制方法

嚴重哮喘的病人普遍已長期使用含類固醇的藥物來控制病情,惟往往成效不彰,而且需要承受長期吸收類固醇而帶來健康風險,包括影響體重、血糖、增加骨質疏鬆和感染的風險等。8

生物制劑均由單克隆抗體組成,作用是抑制發炎訊息,阻截白介素傳遞發炎訊息,從而控制由二型炎症引起的哮喘反應;生物制劑可以:

減少哮喘惡化率,
減少服用類固酵 9,10
擺脫類固酵的依賴性,並能改善肺功能11
有助舒暢呼吸和睡覺,提升生活質素12

生物制劑的副作用一般屬輕微,通常都是針口痛、發紅和痕癢,或咽喉疼痛等。11

參考資料:

  1. 哮喘在香港,香港哮喘會。
  2. 何謂嚴重哮喘,香港哮喘會。
  3. Mayo Clinic. (2020, August 11). Asthma.
  4.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Pocket Guide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Older than 5 Years): A Pocket Guid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Update 2022.
  5. Hudey SN, et al. Curr Opin Immunol. 2020 Oct;66:123-128.
  6. Allergy & Asthma Network. https://allergyasthmanetwork.org/news/when-asthma-more-than- asthma-type-inflammation/
  7. Tan R, et al. Biochem Pharmacol. 2020; 179:114012.
  8. Patel R, et al. BMJ Open Respir Res. 2020 Dec;7(1):e000756.
  9. Sanofi Hong Kong, data on file.
  10. Rabe KF, et al. N Engl J Med 2018;378:2475-85.
  11. Sanofi Hong Kong, data on file.
  12. Sher LD,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23 Mar;130(3):2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