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其他眼睛及視力問題 >  鼻咽癌

鼻咽癌

May Chan
編輯: May Chan
日期: 2011-02-11

簡介
素來有「廣東瘤」之稱的鼻咽癌,在香港及南中國等地的病發率一向偏高。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08年的數據顯示,鼻咽癌位列本港十大癌症的第七位,平均每年約有900宗鼻咽癌新症,死亡個案則逾300宗。患者之中男性的人數較多,平均每71名男性就有1人患有鼻咽癌,而且較年輕的患者比例,也比其他主要的癌症高,是本地20至44歲的男性中最常見的癌症,對香港家庭的經濟支柱威脅甚大。

病徵

  1. 鼻塞;
  2. 流鼻血、鼻液或痰液中帶有血絲;
  3. 頸部有無痛腫塊;
  4. 聽力下降、耳鳴、耳塞;
  5. 頭痛,尤其是頭部上方及後方;
  6. 失明、複視、上眼簾下垂;
  7. 間歇出現臉部麻痺。

高危人士和成因
  1. 男性風險較高;
  2. 受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
  3. 常吃鹹魚和醃製食物,尤其是在年幼的時候;
  4. 遺傳因素。

診斷
  1. 臨床反射鏡檢查。
  2. 抽取鼻咽活檢作病理化驗。
  3. 電腦掃描或核磁共振,用來確定腫瘤的大小、位置及侵犯的範圍。
  4. EB病毒抗體的血清檢查。

治療
放射治療:是初期鼻咽癌的主要療法,如癌細胞仍只處於原發位置,一般只需要透過放射治療便能有效控制病情。在較後的期數,放射治療也擔當重要的角色。

化學治療:除了早期鼻咽癌病例會單獨使用電療外,大多數鼻咽癌新症的治療也會加入化學藥物治療,研究指兩者如同步進行(即同步放化療),能較有效地控制病情;而且越趨後期,化療在治療上擔當的角色越重要。

雖然化療的毒性比電療強,短期的副作用也較多,例如白血球降低、口腔潰爛等,所需要的復原時間也較長,但為了控制已擴散的鼻咽癌細胞,所以仍有使用化療藥物的需要。另一項傳統滴注式化療藥物的弊處是治療的時間較長,病人每次也需要往醫院接受靜脈滴注,但隨著口服化療藥物的應用,接受化療便比以前方便得多。

其中一種常用於治療鼻咽癌的口服化療藥物是卡培他濱(Capecitabine)。卡培他濱療效媲美傳統靜脈注射化療藥物,毒性卻較傳統靜脈注射藥物為低。根據在東南亞多國所進行的研究指出,超過50%擴散性鼻咽癌的患者接受口服化療後病情得以受控。使用傳統化療組合的病人存活期中位數只有約16個月,相較之下,服用卡培他濱的病人,存活期中位數長達28個月,較傳統為高。

5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