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從心出發 | 誰明浪子心 Lawrence每日為家庭奔波,把家人放在第一位,卻忽略了自已健康。隨著年紀漸長,走四層樓梯也需要休息三次。一開始自覺只是年長問題,但有一次嚴重到突然在街上暈倒,幸好得醫生建議,找到合適的藥物治療,心臟衰竭情況得以改善。 更多專題 治療資訊 「通波仔」手術安全成效高 3種常見心臟衰竭治療方案 心臟衰竭死亡率比癌症還要高1,得了心臟衰竭,等於只能等死嗎?現時治療心臟衰竭方法有很多,醫生會因應患者的身體狀況、病徵、病情等因素,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案。一起看看心臟科專科余卓文醫生的拆解,包括藥物治療的優點,通波仔、搭橋等常見手術治療方案,並且分享生活好習慣錦囊,藉此加強治療效果,提高存活機會及生活質素。 《周榮興醫生 – 港安講心系列之四:心臟衰竭患者 治療新希望》 繼續閱讀 治療資訊 醫生建議 留意5種心臟健康情況 心臟科醫生教你如何檢測心臟衰竭病情 保護心血管健康,以為只是長者才會關心的事?近年心血管疾病日益年輕化,在當中包括致死率高達50%的心臟衰竭1,2,3。行幾步氣喘、無預警下肢出現水腫等,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先兆。若懷疑有心臟衰竭該怎麼辦?心臟衰竭一定會猝死嗎? 常見的心臟檢測方法有驗血、胸部X光、心電圖、心臟超聲波,但其實心電圖、心臟超聲波的分別在哪?本集找來心臟科專科劉育港醫生拆解有關檢測方法,並分享心臟射血分數(EF)如何診斷心臟衰竭,以及評估心臟衰竭的嚴重程度。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 青壯年要「當」心》 《5年內死亡率近50% 心衰竭比早期癌症更致命》 “Heart failure deaths on the rise in younger US adults, researchers say”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