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科百貨 >  馬拉松損髖關節?新手術免「通殺」慘況

馬拉松損髖關節?新手術免「通殺」慘況

Sandra Cheung
編輯: Sandra Cheung
日期: 2012-12-05

馬拉松不斷挑戰自我的精神很容易令人「上癮」,為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自己而長期跑動,容易造成大腿骨與盆骨之間的髖關節慢性勞損,引發退化性髖關節炎。多以手術解決的髖關節受損問題雖然會引致強烈痛楚,甚至影響活動能力,但由於傳統手術弊病多,不少患者寧願強忍痛楚,直至無法以其他方法控制痛症,才願意接受手術,到底原因何在?日益精進的科技又有何新對策?

濫用類固醇招骨枯 小心髖關節受損

除了跑馬拉松,經常長途行走、爬山,亦很容易患上退化性髖關節炎;但據統計,亞洲地區最容易導致髖關節受損的原因其實是骨枯,主因是亞洲不少藥物皆含類固醇,而且較多人濫用,在服食過量的情況下,就會增加患上骨枯的機會;而患有嚴重的潛水減壓症、血管炎、紅斑狼瘡及輻射等亦同樣會導致骨枯,造成髖關節受損。

好壞「通殺」 新手術保健康骨骼






髖關節受損,大多以手術治療,傳統的全髖關節置換手術,顧名思義,不論關節受損程度,都必須將整個股骨頭取走,再切走股骨近端骨骼,放入金屬柄支撐。而由英國骨科醫生Derek McMinn(上圖左)新研發的伯明翰髖關節表面翻修手術(Birmingham Hip Resurfacing,
BHR)則可保留較多正常股骨,只需磨走受損的股骨組織,再安裝獲得美國食物及安全局(FDA)認證的球狀人造關節、窩形關節面(臼杯)(左圖)即可。



新手術好處多 病患福音

新手術能保留大部份自身正常的髖關節,重建原來髖關節的構造,毋須再好壞「通殺」,更可縮短復原期,由以往至少6個月加快一倍,只需約3個月即可完全回復正常生活。

新植入物更較傳統耐用,以往手術植入的關節因比原本股骨頭小,容易脫位,同時會逐漸磨損,壽命大約只有20年,患者有可能需要再次接受手術更換關節,加上完成傳統手術後會令活動能力受限,因此很多患者如17歲起左邊盆骨疼痛的健身教練Gavin寧願捱痛、長期服食止痛藥接近20年,也不願意盡早進行手術。

而新手術對各位病患而言,絕對是一大好消息,由於植入物活動性強,患者在完全康復後即可作正常運動,如跑步、游泳等,而兩個植入的關節面則具保護作用,減少脫位的機會。研究發現,接受新手術的患者需要重做的機會更比傳統手術少接近一半。假若髖關節不幸受損,以後便有一個更佳選擇!

Text/Sandra

184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