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醫學新知 >  肺癌診斷|中大成功完成混合手術室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檢查手術 準確抽取肺部遠端組織

肺癌診斷|中大成功完成混合手術室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檢查手術 準確抽取肺部遠端組織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2-03-14

中大成功完成混合手術室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活檢

肺癌是本港頭號致命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9年超過4,000人死於肺癌。現時肺癌多數為肺腺癌,發病位置多出現於肺部遠端部分,然而診斷體積細小、位於肺部深處且難以觸及的結節是否早期肺癌,至今仍是醫學上的一道難題。

中大醫學院於2021年12月開始,利用混合手術室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至今已經為18名肺病病人完成檢查手術,成為美國以外首支團隊使用相關技術,預計每年可為約百名病人進行手術。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教授吳士衡教授表示:「我們至今為18個病人完成相關手術,並成功到達病灶,抽取病變組織作活檢或進行染色定位以輔助微創肺癌切除手術。」

肺

肺癌治療提高存活率關鍵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目前進行活檢的方法通常取決於病變組織的大小及位置:常規支氣管鏡檢查通常只能到達肺部的中央;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檢查亦只可進入肺部周邊、末端;而最新的機械人輔助氣管鏡則有助進一步穩定準確地到達肺部遠端位置。

中大成功完成混合手術室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活檢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心胸外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劉穎虹醫生解釋:「支氣管鏡檢查是一種內窺鏡檢查,通常由專門醫治肺病的醫生進行。用於肺癌的常規診斷方式在準確性、安全性或創傷方面都存在局限,可能導致假陰性,或氣胸、出血等併發症。新型的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檢查使用實時光學影像和電磁定位,於狹窄而複雜的氣管進行導航。」

她解釋:「經訓練的醫生透過操作控制台,遙距操控機械臂上的支氣管鏡,便能準確地驅動到肺部所需到達的位置。當醫生要操作手術工具進行活檢時,此先進的機械人系統可以保持儀器在氣管內的穩定性,提高病變定位的準確性和診斷率。」

治療

劉醫生又分享過往一個案例,77歲的Y先生,沒有吸煙習慣,4年前曾患有膽囊癌,並接受膽囊癌根治性手術,惟其後於肺部右下葉竟出現新的腫塊,因此需要進行活檢以決定治療方案。由於起初難以導航到遠端氣管進行常規支氣管鏡檢查,後來電腦掃描經皮穿刺活檢令Y先生出現氣胸、血胸、肺出血和疼痛等情況,而抽取的組織亦不足以確診,最終在混合手術室中,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機器人輔助支氣管鏡活檢,成功導航到腫瘤作判斷,確診癌性腫瘤,以及採用微創手術將腫瘤切除。

吳士衡教授

吳士衡教授指,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正處於臨床測試階段,相信藉此新型工具有助更精準地處理細小及位置隱蔽的肺結節,與傳統支氣管鏡檢查相比,「新型機械人輔助支氣管鏡技術提高診斷率,讓醫生可以更早為病人作癌症診斷」。

174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