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長困家中|臨床心理學家教你4招照顧子女心理健康+提升社交力

長困家中|臨床心理學家教你4招照顧子女心理健康+提升社交力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2-02-20

疫情下,不少家長和小朋友都會減少外出,選擇留在家中。不過,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指,有時候面對無法預料或控制的事情,例如疫症、學校或活動安排的變化,都有可能為孩子帶來壓力。「壓力過大的話,反而會影響正常表現,甚至出現威脅身心健康的反應,例如失眠、食慾不振、腸胃不適、難以集中,或會情緒低落、煩躁等,從而變成惡性的壓力。因此家長宜多教導孩子面對壓力的正確方法,從而培養其抗壓能力。」想提升子女心理健康?一起參考以下建議啦。

疫情下,小朋友多數會留在家中,減少外出,間接影響了社交生活。想知道這會為兒童的情緒帶來甚麼影響?

臨床心理學家葉妙妍:學校今年提早放暑假,但小朋友都只能長時間困在家中,活動空間縮小,所有外出的興趣班、娛樂或社交活動都要暫停,既不能出街「放電」,又見不到朋友。由於日子枯燥苦悶,自然出現無聊搗蛋的行為,兄弟姊妹間的磨擦也愈見頻密。有些小朋友會喜歡吸引人注意,經常纏著父母或撒嬌。加上假期時小朋友作息規律較混亂,情緒更容易不穩定,哭鬧或發脾氣亦相應增加。

如果出現負面情緒,例如焦慮,家長應如何幫助小朋友紓緩呢?

葉:不少家長在疫症期間須在家工作,卻因小朋友干擾無法專注;又或首次要兼顧家務和照顧孩子,日夜「困獸鬥」,耐性受到重大考驗,身心俱疲,壓力面臨「爆煲」。因此,家長要多留意和先梳理自己的情緒,爭取充分休息及消閒減壓的空間,保持積極正面的心態;以免將負面情緒「傳染」給孩子,令他受到不良影響,變得煩躁、焦慮和不安,造成惡性循環。

若察覺小朋友出現憂慮、悶悶不樂、缺乏安全感等情緒反應,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用言語或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長宜多用心聆聽,嘗試理解、接納和給予安慰。當小朋友發脾氣時,家長可以先給他空間冷靜下來,然後再跟他傾談,並教導他正確紓緩情緒的方法。

在家中可學習甚麽社交技巧?

葉:在假期裡,家長最好讓小朋友維持有規律的作息及飲食習慣,並作適量運動。也可以跟子女一起玩集體遊戲,尤其是一些講求合作的挑戰遊戲,亦可到「香港世界牛奶日」Facebook專頁參考「#雷博士推介:在家放電挑戰」網上短片系列。內有四個中等強度的親子運動挑戰,適合小朋友和家長在家進行,促進身心健康。

家長不妨利用假期,培養小朋友自己洗澡、剪指甲等自理能力。年紀稍長的,可以學習簡單的家務,好像擺碗筷、摺衣服、洗碗等,做父母的「小幫手」。家長亦可以趁機跟孩子進行多些親子活動,例如一起唱歌、閱讀故事書、創作話劇、弄小食、做小工藝、玩桌上遊戲等,享受美好的親子時光。家長可考慮與小朋友共同制訂簡單的時間表,包括做暑期作業、網上興趣班、運動、做家務、遊戲和自由活動的時段,以妥善安排及運用長假期的時間。

如何協助小朋友日後重新進入社交生活?

葉:孩子長期留在家,暫停社交聚會,缺乏與玩伴相處以及跟其他人接觸的機會,溝通能力和社交技巧難免會生疏甚至倒退。家長可以利用繪本、講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設計模擬的社交情景,引導孩子學習待人接物應有的態度,例如打招呼、禮貌回應、與人分享和合作、處理衝突等。

子女跟親友不見多時,可能會掛念他們。家長可以讓孩子透過電話或視像通訊的方式,跟他們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近況,並主動向別人表達關懷—維持社交聯繫之餘,亦有助訓練溝通和社交能力。有些家長會與其他相熟的家長,一同約定網上虛擬聚會,好像挑選喜愛的故事書,由各家長輪流為一眾小朋友講故事。又或者透過鏡頭,互相參觀彼此的家居生活,充滿創意和樂趣,也可以拉近大家的距離。

Text:Fion
參考資料:香港世界牛奶日2020

5686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