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專家解碼 >  台灣《ELLE》總編輯楊茵絜甲亢併發症不治終年37歲 | 甲狀腺疾病女多男少?發現頸部腫脹應盡早求醫

台灣《ELLE》總編輯楊茵絜甲亢併發症不治終年37歲 | 甲狀腺疾病女多男少?發現頸部腫脹應盡早求醫

CancerCare.hk
癌症及生活健康資訊平台
日期: 2022-07-26

台灣《ELLE》總編輯楊茵因甲亢併發症不治終年37歲

近日著名作家楊渡的女兒,年僅37歲的台灣時尚雜誌《ELLE》總編輯楊茵絜因甲狀腺功能亢進症(Hyperthyroidism,簡稱「甲亢」)併發症——甲狀腺風暴(Thyroid Storm,又稱「甲狀腺危象」)引發心臟衰竭不幸病逝,由此引起了不少有關甲亢的討論。

不少人對甲狀腺疾病感到陌生,以往只會聯想到「大頸泡」,其實頸部出現囊腫可以是良性結節,也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徵兆!近年,年輕一族出現甲狀腺問題的個案愈來愈多,而且甲狀腺囊腫患者較多為女性,男性患者比例較少,女士們要加倍留意。

認識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Thyroid)是人體的內分泌系統成員之一,負責分泌甲狀腺素,其形狀像張開翅膀的蝴蝶,伏在頸項下半部,兩翼分別是甲狀腺的左葉和右葉。甲狀腺主要掌管人體的新陳代謝,與身體能量、生長發育、各器官的功能息息相關。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甲狀腺癌-原因-症狀-診斷-CancerCare.hk

如何辨別甲亢與甲狀腺癌?

由於甲狀腺所在的部位在頸項下半部,因此發現頸部腫脹時,便要留意是否甲狀腺功能出現問題,較常見的囊腫是屬於良性結節,此情況多由甲亢引起:當甲狀腺過度活躍,會產生過量甲狀腺激素,即我們說的甲亢。患者或會發現自己明明食量大增,體重卻不升反跌,甚至出現手震、尿頻、疲倦、心跳加速、焦躁不安、失眠等;外觀方面,症狀包括眼球凸出、頸部腫脹等。

至於屬於惡性的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近年在本港的病發率不斷攀升,而年齡介乎 20 至 44 歲的個案不佔少數。根據最新的2019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資料,甲狀腺癌一年新症數目達1,059宗,當中女性個案佔823宗!

甲狀腺癌是由甲狀腺異常增生而起,早期可能沒有明顯徵狀,直至病情轉壞才出現病徵。此症較明顯的表徵包括頸部出現腫塊,並逐漸變大;或會出現聲音沙啞、持續咳嗽、吞嚥或呼吸困難、頸痛、喉嚨痛,甚至耳痛。

值得注意,頸部位置出現腫塊的病因有多種,除了上述疾病,還包括甲狀腺囊腫、腺瘤、甲狀舌管囊腫、淋巴結節等等。故如有懷疑,最重要是及早求診醫生,查清病因。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甲狀腺癌-原因-症狀-診斷-併發症-CancerCare.hk

忽視甲狀腺問題後果嚴重!

成因方面,甲亢多由免疫系統疾病所致,較常見的是格雷氏症(Grave's Disease),主要受家族遺傳、精神壓力等因素影響。雖然此症並非惡性癌腫,但如果體內甲狀腺素持續過高,未有得到合適治療,會加快鈣質流失,引致骨質疏鬆症;甚至令心臟負荷過重,嚴重可併發甲狀腺風暴,造成心律不正、呼吸困難,甚至心臟衰竭而引發死亡等嚴重後果。甲亢一般會先以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約18至24個月為一個療程;若嘗試 1至 2 個療程後,病情未見明顯改善,又或有復發情況,醫生會按需要開取放射性碘(口服藥物)或建議以手術切除甲狀腺。

有關甲狀腺癌的確切成因仍然未明,惟曾經患有甲狀腺疾病,加上家族遺傳、攝取碘不足,或是幼童時期時曾接受頭頸X光照射、放射治療,生活於輻射量較高的環境,均可能有較高患病風險。雖然甲狀腺癌病變速度相對緩慢,康復機會較高,但完成手術、放射性碘治療、放射治療等一系列抗癌療程後,即使患者得以康復,仍需長期服用藥物和跟進病情。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甲狀腺癌-原因-診斷-CancerCare.hk

甲狀腺疾病診斷方法

若果懷疑患上甲狀腺疾病,除了臨床診斷外,以下檢查有助醫生診斷病情:

甲狀腺疾病診斷#1:血液檢測

檢測甲狀腺功能、與甲狀腺有關的抗體指數,以及其他基本項目,如:血全圖、肝腎功能、膽固醇、鈣指數等

甲狀腺疾病診斷#2:頸部超聲波掃描(Ultrasound of neck)

利用高頻率聲波結合高科技的影像技術查找甲狀腺或頸部腫塊的位置、數量、大小等,協助醫生分辨組織是固體硬塊還是囊液。

甲狀腺疾病診斷#3:針刺細胞檢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若超聲波檢查結果有懷疑,則須安排以幼針抽取細胞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認細胞屬良性或惡性。

甲狀腺疾病診斷#4:手術活組織檢驗

如以針刺細胞檢查無法取得足夠的化驗樣本,醫生或需以手術方式為患者抽取活組織樣本再作化驗。

甲狀腺疾病診斷#5:甲狀腺放射性同位素掃描(Thyroid Radioisotope Scan)

將小量放射性物質注入患者血管,再以掃描檢測甲狀腺的放射含量;甲狀腺細胞較易吸收放射性物質,而癌細胞則相反。

若醫生認為需進一步檢測患者身體的其他位置是否受影響(例如:癌細胞擴散),或需進行手術前評估,可能安排其他影像檢查,例如電腦掃描檢查(CT  Scan)、磁力共振掃描(MRI)等。

 

了解更多癌症及生活健康資訊:www.cancercare.hk

 

 




📣📣📣 如你也想成為《專家解碼》的一分子,與healthyD讀者分享健康心得,或是有志於推廣公共健康教育的醫生或醫護界專業人士,歡迎電郵至healthyD@esdlife.com與編輯部聯絡。

22965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