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生活百科 >  精神健康|李珊珊分享精神健康心得助情緒病患者(附驚恐症成因、病徵、預防方法)

精神健康|李珊珊分享精神健康心得助情緒病患者(附驚恐症成因、病徵、預防方法)

Fion
編輯: Fion
日期: 2022-10-10

1996年港姐冠軍李珊珊患有驚恐症,首次公開剖白患病心路歷程。作為精神健康基金會擔任「傳晴大使」,昨(9日)以電話方式,參與「2022年十大精神健康之星」嘉許典禮。

李珊珊分享精神健康心得,鼓勵情緒病同路人。她表示,提到患病期間,幸得身邊親友關愛和支持,力量猶如大太陽般,且從債談交流中,更獲得不少啟發。「有些事情可從不同角度分析,我就似一架車,注入了汽油,讓我可以完成目標向前進發。陪伴是最好的療癒方法,讓我們知道並非一個人面對困難逆境」。

「第一時間尋求專業精神科醫生協助及服藥,度過康復的過程。若遇到外界(對情緒病)誤解或認知不足,作為公眾人物,(形成壓力)非筆墨所能形容的沉重,加上近年生活和經濟困難,無疑會增加壓力,而壓力是康復過程中最大的障礙。」

她又寄語:「情緒病患病過程(情況)難免會反覆,不會一帆風順,所以(抱有)信念是無比重要,要(學會)在逆境自強,在低沉時可以放鬆自己但不可放棄,而朋友就是這個過程中的守護及鞏固這份信念的強大後盾。」

驚恐症發作|甚麼是驚恐症?

驚恐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在不明原由下,「驚慌突襲」反覆出現,並在其後的4星期內最少有以下的一種情況[1,2]:
  • 不斷憂慮會再有一次恐慌發作;
  • 擔心恐慌發作的後果(會令他死去、失去理智等);
  • 因恐慌發作而改變一些行為習慣。

驚恐症發作|驚恐症原因及症狀

特別一提,有數據顯示,與一般人口或健康人士相比,患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心血管 疾病的病人的驚恐症患病率高10倍[2]。

驚恐發作是一種強烈的害怕和不適感受,患者突然地產生一些身體症狀,並在很短時間內達到極嚴重的程度,使患者感到失控、發狂或將要死亡。

主要症狀多次突然間感到害怕或不安,在大約10分鐘內到達最嚴重的程度;並有以下最少4項症狀[1]:

身體方面

 

心悸或心跳加速、出汗、發抖、呼吸困難、胸口不適、作悶或噁心、頭暈、不能立穩或甚至昏倒、發冷或發熱、有麻木或刺痛的感覺、覺得喉嚨哽塞等

情緒或認知方面

害怕失控或「黐線」、害怕死亡、覺得周圍的事物不真實、覺得魂不附體等

其他病徵

憂慮再次發作、情緒低落、自信心下降、擔心發作的後遺症等



精神科醫生張力智指,驚恐症患者會多次無緣無故突然感到害怕和不安,在大約10分鐘內到達最嚴重的程度。有部分患者因憂慮再次發作,而逃避到幽閉的地方或獨自外出。

驚恐症發作|驚恐症高危人士

任何人都會受到驚恐症的影響,但某些類別的人會比其他人更常受到驚恐症的影響[3]。

  • 婦女:正如大部份其他焦慮症一樣,婦女患有驚恐症的機會是男士的2倍。
  • 年輕的成年人:驚恐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士身上,但通常會在20多歲時出現。約有四分之三的驚恐症患者是在33歲前開始發病。雖然兒童也會患上驚恐症,但往往要到長大後才被診斷出來。
  • 慢性病患者:四分之三的驚恐症病者也同時患有至少一種已確診的身體或精神長期病症,例如糖尿病或抑鬱症。
  • 家族歷史:家人曾患有焦慮症或抑鬱症的人患上驚恐症的風險也較高。
  • 驚恐症發作|驚恐症預防方法

    在焦慮症治療上,患者可透過心理治療、藥物治療,或合併兩種療法接受治療。

    此外,建立健康生活模式有助紓緩焦慮症狀和增強個人抗逆能力,包括保持經常運動;避免飲酒和應限制進食咖啡因的飲品或食物,以免影響睡眠,加劇焦慮或誘發「驚慌突襲」;均衡飲食;以及經常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Text:Fion

    圖片來源:李珊珊fb、精神健康基金會

    4641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