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快樂家庭 >  親子關係|雙職父母分身乏術?個案分享如何創建優質親子時間

親子關係|雙職父母分身乏術?個案分享如何創建優質親子時間

編輯部
編輯: 編輯部
日期: 2024-02-23

生活步伐急速的都市人事事講求效率:選擇手提電話,要多功能兼且multi-task;吃朱古力也指定要「同時滿足3個願望」。就連與子女相處的時間,我們都希望「唔駛急,最緊要快」!如果可以有一分鐘耕耘,十分鐘收穫的「優質親子時間」就最好不過了。我們要求一切以效率為先,只因為時間實在不夠,然而,這樣對孩子有好處嗎?

撰文:香港家庭福利會全人專業服務經理陳慧敏

媽媽的力不從心

晚飯後,安安嚷著要媽媽陪他玩「潛烏龜」撲克遊戲,自上月學會這玩意後,兒子便要求媽媽每晚陪他玩一次。「媽媽,到你啦?」放工後回家累得要命的媽媽差點悶得睡著了。雖然明白親子時間很重要;但縱使有多願意,也敵不過肉體的疲乏。媽媽不是打呵欠,便是想盡辦法令遊戲快點結束,好讓自己能快點返回電腦檯,完成從公司帶回家的工作,同時又不致於叫兒子失望。這樣子的親子時間可能有點自欺欺人,然而卻是不少父母的寫照!

優質不等於省時

有一個關於「優質親子時間」的迷思,是有必要在這裡澄清的:在得到成果以前,是需要投放時間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是千載不變的定律,優質的親子時間,不單需要「人到」,更重要是「心到」,只可惜我們往往知易行難。幸好,源於「兒童遊戲治療」的「親子遊戲治療法」或許能給家長們一些實用建議,讓你充份、有效地運用本來就已經緊迫的時間。

親子遊戲治療法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吉納特(Dr.Haim G.Ginott)在1961年指出,「遊戲對小孩子十分重要。玩具是兒童的文字,遊戲是他們的語言。」通過遊戲,兒童能表達自己的心思意念。例如,模仿老師學生上課的情景,表達他們希望仿效老師的權威;「搭建」自己的家園,讓他們發揮無限創意及建構夢想;不斷拍打不倒翁,可化解一些現實不能解決的鬱結或發洩心中憤怒。

解讀孩子的情緒密碼

試想如果家長能在這些歷程中陪伴子女,並表示明白他們的慾望、欣賞他們的創意和接納他們的感受,孩子將會多麼享受這段時光?情況就如成年人找到一位能夠暢所欲言的知心友、並得到支持和鼓勵一樣,以致他在日後仍十分樂意繼續找這位朋友傾訴心事。如果親子之間也能有如此真摯的分享,關係必定能大大提升!以下便是兩個真實的個案。

個案1. 父愛子 助解鬱結增自信

蔡先生5歲的兒子自小患上濕疹,經常感到皮膚不適,以致難以入睡及情緒波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縱使父母多番提醒,兒子仍不自覺地抓傷皮膚,久而久之令親子雙方產生衝突。夫婦二人擔心兒子因濕疹而帶來的困擾及鬱結難以疏導,頓感束手無策!

於是蔡生決定要講自己成為孩子的輔導員,嘗試「親子遊戲治療法」。在輔導過程中,他成功幫助兒子化解鬱結及增强自信。兒子在遊戲中多了表達自己的看法及感受,心情明顯變得開朗。蔡生感到治療法的效用十分神奇,因為兒子比之前受教及開心,也逐漸令他釋懷了,更重要是,親子關係亦有效提升。

個案2. 母女情深 容不下第三者?

從事輔導工作的Jessie和丈夫育有兩名兒女,2歲半的姐姐在弟弟出世後半年出現情緒問題,變得容易哭和大叫;似乎未能接受弟弟的出生。縱使媽媽已用了許多方法讓女兒適應弟弟的來臨和明白她的需要,女兒仍常常要求媽媽給予時間陪伴,想要獨佔媽媽,以致母女關係越趨緊張。身為雙職母親的Jessie在接納和培育女兒成長上有些掙扎,也感到十分吃力。

後來Jessie修讀了「親子遊戲治療法」課程,學習聆聽女兒的思想感受,並揣摩女兒的心事,發現女兒需要的是媽媽給予關注、肯定、愛和關懷。最後,她認為最大的得著是自己可以接納女兒的需要,讓她做回BB,享受在安全的親子關係中,坦誠表達自己的需要。

其實製造「優質親子時間」是需要學習和操練的。當你能把技巧應用於日常生活和管教中,任何時候也可以成為優質親子時間,只要家長能投入和持之以恆。

16199次閱讀
Loading
icon_facebook icon_whatsapp icon_line icon_mail icon_print